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成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4):62-62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鼻甲部份切除治疗组(对照组)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优于传统鼻甲部份切除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2014年诊断为STEMI并行PCI手术的患者486例。根据术后TIMI血流分为TIMI血流3级组(n=364)与无复流/慢血流组(n=122),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无复流/慢血流组血清总胆红素[(11.3±5.1)μmol/L vs(12.6±5.4)μmol/L]、直接胆红素[(4.2±1.5)μmol/L vs(4.6±1.8)μmol/L]均低于TIMI血流3级组(t分别为2.400、2.419,P均0.05)。结论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组STE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TIMI血流3级组。 相似文献
23.
24.
南通地区海产品甲醛本底值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海产品的甲醛本底值。方法:随机抽取南通地区海域40份(种)常见海产品,每份500g,其中鱼类25种、甲壳类6种、贝类4种、软体类5种。结果:鱼类的甲醛本底含量为0.16-2.80mg/kg,但冻龙头鱼和鳕鱼分别达到52.04mg/kg和38.67mg/kg。甲壳类活体含量2.54-2.87mg/kg的范围,冷冻蟹比活体时甲醛含量要高很多。贝类的甲醛含量1.64-2.68mg/kg,软体类的甲醛含量1.57-2.77mg/kg。但鱿鱼的活产品与冻产品甲醛含量差异不大。结论:南通地区海产品甲醛含量本底值可为海产品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粘膜炎症和其手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 选取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鼻窦组织石蜡标本行HE染色, 显微镜观察计算炎症细胞数目以及其中含有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判定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 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评估,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和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12周病变黏膜相关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为3级、4级所占百分比较手术前明显降低 (χ2=7.687 6, P=0.005 5) ;术后46周病变黏膜相关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为3级、4级所占百分比较手术前, 无显著差异性 (χ2=0.326 7, P=0.567 6) ;术后1012周病变黏膜相关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为3级、4级所占百分比对比于手术前明显降低 (χ2=13.484 2, P=0.000 2) .3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病变黏膜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为1级的治疗有效率较浸润程度为3级、4级明显提升 (χ2=23.099 0、23.099 0, P=0.000 0、0.000 0) ;慢性鼻窦炎患者病变黏膜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为2级的治疗有效率较浸润程度为3级、4级明显提升 (χ2=12.281 7、12.281 7, P=0.000 4、0.000 4) .临床分型为1型中, 浸润程度1级、浸润程度2级均有分布, 无浸润程度3级、浸润程度4级;临床分型为2型中, 浸润程度1级最多, 浸润程度2级、浸润程度3级、浸润程度4级均有分布;临床分型为3型中, 浸润程度1级最多, 浸润程度2级、浸润程度3级、浸润程度4级均有分布.浸润程度1级和2级的临床分型为2型所占百分比较浸润程度3级、4级, 数据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性改变 (χ2=0.380 1、0.380 1和0.380 1、0.380 1, P=0.537 5、0.537 5和0.537 5、0.537 5) .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粘膜炎症和其手术疗效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发病时间<12 h的因AMI行PCI患者324例,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5%,123例)和对照组(HbA1c<6.5%,20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0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血管支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和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3个月时LVEF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HbA1c是PCI后3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OR=2.978,95%CI(1.635,5.018),P=0.021〕。结论 HbA1c升高是AMI患者心功能差的影响因素,应重视HbA1c在AMI预后中的作用,早期干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从PI3K/Akt/mTOR通路角度,探讨七氟醚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小鼠24只随机分4组(n=6):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行缺血/再灌注手术;七氟醚组,七氟醚麻醉下手术;七氟醚+LY294002组,术前一周每日注射PI3K阻断剂LY294002,余同七氟醚组。收集血浆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心肌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物 LC3、Beclin1,及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mTOR) 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的血浆CK-MB、cTnI、心肌自噬标志蛋白LC3和Beclin1水平均增高(P<0.05),磷酸化PI3K、Akt、mTOR与总蛋白比值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七氟醚组的PI3K、Akt、mTOR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缺血再灌注组PI3K、Akt水平增高(P<0.05),且mTOR蛋白水平降低(P<0.05);七氟醚+LY294002组PI3K水平增高(P<0.05),且Akt、mTOR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醚组和七氟醚+LY294002组血浆CK-MB和cTnI、LC3和Beclin1水平均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醚组的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升高(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七氟醚+LY294002组血浆CK-MB、cTnI降低,LC3和Beclin1水平均增高(P<0.05);七氟醚+LY294002组的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均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引发的过度自噬,可能的机制是上调了PI3K/Akt/mTOR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评价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01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于我院抢救中心住院行PPCI,术后5d化验检查发现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常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术后1~4d服用氯吡格雷75mg/d。根据术后第5天起服用氯吡格雷剂量分为75mg/d组(156例)和150mg/d组(121例)。观察2组二磷酸腺苷(ADP)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5天2组AD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而150mg/d组术后14d(P=0.039)、30d(P=0.038)、90d(P=0.010)和180d(P=0.012)ADP值均显著低于75mg/d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时2组AMI发生率(P=0.634)、病死率(P=0.391)和轻度出血发生率P=0.47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180d时150mg/d组AMI发生率(P=0.041)和病死率(P=0.034)均显著低于75mg/d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轻度出血发生率(P=0.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过程中2组均无中、重度出血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氯吡格雷150mg/d是180d时发生AMI(OR=1.236,95%CI:0.567~2.071,P=0.023)的独立影响因素,但不是180d时病死率(OR=0.522,95%CI:0.218~1.369,P=0.224)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P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增加氯吡格雷维持量能进一步抑制血小板功能,进而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4例)及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膜联蛋白A1浓度。结果膜联蛋白A1表达情况:对照组为(3.24±O.16)μ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0.684±0.15)μ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为(0.35±0.18)μg/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表达抑制,其表达水平同冠心病病情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膜联蛋白A1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