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0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倒)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翼形切除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9.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翼形切除结扎术疗效确切,术后伤口出血、水肿、肛门狭窄明显减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1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别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对照组75例)和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组75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12个月(平均8.6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创口愈合时间(23.7±4.6)d,术后Ⅱ、Ⅲ度疼痛68例,术后出血11例,术后水肿23例,肛门狭窄16例。复发1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创口愈合时间(16.9±3.2)d,术后Ⅱ、Ⅲ度疼痛64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水肿4例,复发4例。结果表明,外剥内扎注射加后位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无肛门狭窄等优点。  相似文献   
63.
发刊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严重疾患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除了患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的脑血管疾病之外,脑肿瘤、脑外伤、震颤麻痹、癫痫及脑炎等常见病、多发病造成的神经损伤亦不  相似文献   
64.
用固相萃取-荧光分析法测定了血清中奎尼丁含量,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F=67.57c-3.78,相关系数r=0.9970,还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奎尼丁的固相萃取{SPE}影响。所用方法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血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颞下窝显微手术解剖。方法 用5个骨性头颅观察骨性构成和孔道关系,10个尸体头颅进行显微镜下解剖获取图像资料。结果 颞下窝与咽旁间隙之间由颈筋膜分隔相对分开。颞下窝主要与咀嚼肌相关,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以及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分支;咽旁间隙由于茎突及其隔膜的分隔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茎突前间隙内有腮腺深叶和茎突前脂肪,茎突后间隙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颈静脉孔神经。结论 颞下窝及其周围区域解剖结构重要,关系复杂,间隙间以筋膜相互分隔。  相似文献   
66.
报告超选择性颈内动脉内灌注盐酸嘧啶亚硝脲(ACNU)治疗胶质瘤16例,病理不明脑肿瘤2例。化疗前及化疗后一月检查CT比较瘤体积变化。16例胶质瘤中,1例肿瘤完全消失(完全缓解CR),5例瘤体缩小大于50%(部分缓解PR),5例瘤体缩小小于50%(无改变NC),5例瘤体增大(进展PD)。患者能很好耐受化疗,Karnofsky计分在化疗前后几无变化,全身并发症少见而轻微。1例眼动脉下化疗的病人,出现同侧眼部不适、流泪,化疗结束后缓解。未发现神经毒性反应。本文对颈内动脉内化疗的方法、给药剂量及并发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7.
神经干细胞治疗颅内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来源于星型细胞或少枝胶质细胞从而形成星型细胞瘤或少枝胶质细胞瘤,研究显示近20年来该病(成人或儿童)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高级别的星型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胶质瘤,手术后6个月常常复发,尽管采用放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还是有80%的病人1年内死亡。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属高度恶性胶质瘤,尽管目前采用综合治疗及某些新的治疗策略但其中位生存期往往小于1年,  相似文献   
68.
Harvey Cushing是神经外科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革新家。早在1917年他就首先提出: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原则,必须手法细腻,止血彻底,要尽力保护脑组织等。因此,他与同辈比较,脑手术死亡率为7.3%,而同期内其他统计则介于37%~50%。他首先设计了用小夹夹住帽状健膜外翻止血;设计了银夹夹闭血管,设计了银夹钳、银夹台;他与Bovie合作,发明  相似文献   
69.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46例临床分析张津津,刘阿力,王忠诚本文报告了在1995年1月~12月内,我们用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病人,且随访超过10个月者,共46例。其中单发27例,多发19例,共103个病灶。男性29例,女性17例,比例为1.7:1,年龄36~...  相似文献   
70.
脊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脊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王忠诚范涛脊髓内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15%~20%。多发生于颈、胸段脊髓,特别是上颈段脊髓内肿瘤,术后因神经损伤和脊髓缺血、水肿,可发生呼吸障碍、中枢高热、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致命并发症,因此,以往认为脊髓内肿瘤手术切除是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