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皮肤血管瘤为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几年经我科治疗的近200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014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別与年龄 1014例中,男性451例,占44.5%,女性563例,占55.5%。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60岁,2岁以內患者有791例,占78%。  相似文献   
82.
豚鼠体癣模型病损表皮LC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TPase组化法对豚鼠实验性皮肤真菌病进行病损表皮LangerhansCell(LC)动态观察,探讨在急性皮肤真菌感染过程中LC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感染非治疗侧,第14、21、28天表皮LC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部分LC树突不清或减少,而感染治疗侧,各期LC形态及密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是常见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明确其变应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常用于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的方法是斑贴试验,也是确定外源性变应原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对30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并分析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我科于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应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3种难培养支原体(发酵支原体,Mf;穿透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的临床检测方法,同时了解其在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妇科炎症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80例)的宫颈管分泌物,接种于SP-4培养液培养。阳性培养物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DNA测序等方法加以鉴定。结果280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中分离到8株Mf(2.86%)、7株Mpe(2.50%),而280例正常女性未分离到相应菌株。nPCR检测结果与之相符,阳性菌株经测序确认。结论培养液分离培养法结合nPCR技术,准确、较快速,是进行艾滋病(AIDS)相关支原体分离鉴定较可靠实用的方法。温州地区妇科炎症患者存在Mf、Mpe感染,在临床诊治中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86.
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医院肠道菌群失调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肠球菌致腹泻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4例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均有基础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占63.6%);感染的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居多(占40.5%);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累计使用种类多,且多为联合用药.结论肠球菌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应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重对粪便标本中条件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及时分析腹泻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检测IL-33及其可溶性受体ST2(s ST2)在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进展期28例、稳定期26例和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3和s ST2蛋白水平;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白癜风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33 mRNA和s ST2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33和s ST2的表达量在进展期和稳定期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除稳定期IL-33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节段型白癜风进展期及稳定期患者PBMC中IL-33 mRNA和s ST2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IL-33和s ST2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非节段型白癜风的发病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PEG沉淀提取法在提取HBV DNA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血浆HBV核酸模板提取质量对HBVDNA定量检测起重要作用。本文参照文献[1] 建立了PEG沉淀提取制备HBV核酸模板方法 ,并用于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本院门诊及住院乙型肝炎患者 ,用PCR专用管收集血液 ,EDTA抗凝 ,分离血浆 ,置 - 2 0℃保存或当日检测。1.2 试剂 沉淀剂由PEG 6 0 0 0和氯化钠及水配制而成 ;裂解液由NP40配制而成 ;HBVDNA荧光定量试剂由本科研制 ;磁颗粒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Roche公司。1.3 PEG沉淀提取法 取血浆样本 10 0 μl加入等量沉淀剂 ,混…  相似文献   
89.
丹参酮对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与性激素水平、皮脂腺毛囊D角化及毛囊内微生物密切相关。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患者血清中黄体生成素 (LH )、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 (E2 )及睾酮 (T)的水平 ,并观察丹参酮治疗前、后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以进一步探讨性激素在痤疮发病中的机制 ,寻找治疗该病更有效的药物。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有典型痤疮皮损的患者 12 3例 ,年龄 16~ 2 7岁 ,病程 6月~ 7年。随机分成两组 ,A组共 82例 ,其中男 39例 ,女 4 3例 ,平均年龄 2 2 8岁。B组共…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Notch1 信号通路对银屑病模型小鼠Th17 细胞分化和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以5% 咪喹莫特外涂联合 2b 干扰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20 只银屑病模型小鼠,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脏CD4+ T 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 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检测Th17 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t、效应性细胞因子IL-17A、Notch1 信号分子及其靶基因Hes-1 的mRNA 表达水平,并与10 只对照组小鼠相比较。将银屑病模型小鼠CD4+ T 淋巴细胞分为未干预对照组和Notch1 抑制剂组( 分泌酶抑制剂DAPT),检测DAPT 阻断Notch1 信号对银屑病模型小鼠Notch1 信号分子及Hes-1、Th17 细胞比例、ROR-t 及IL-17A 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银屑病模型小鼠CD4+ T 淋巴细胞中Th17 细胞比例,ROR-t、IL-17A、Notch1及Hes-1 的m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小鼠[分别为(2.97±0.86)% 比(0.65±0.11)%,t =15.083;(5.75±0.61)比(1.57±0.43),t =21.630;(7.83±0.97)比(1.63±0.31),t =25.348;(7.10±1.37)比(1.47±0.34),t = 17.386;(7.30±1.15)比(1.67±0.48),t = 18.840,P 均<0.01];与未干预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模型小鼠CD4+ T 淋巴细胞各DAPT 处理组中Notch1、Hes-1mRNA 表达水平,Th17 细胞比例、ROR-t 与IL-17A mRNA 表达水平及培养上清液中IL-17A 含量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74.368、89.719、126.572、94.558、124.323 和123.231,P 均<0.01),且随DAPT 浓度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Notch1 信号通路能够调控银屑病模型小鼠Th17 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对银屑病的免疫靶向治疗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