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41.
目的:观察利培酮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6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利培酮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30例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30例,疗程4周.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构建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 TIMP1)基因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检测目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分别设计引物扩增所需序列并进行PCR鉴定。再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s, IRES)序列连接CTGF和TIMP1并克隆到AAV表达质粒pSNAV2.0构建重组质粒pSNAV2-CTGF-IRES-TIMP1。把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用双重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重组质粒的表达进行研究,MTT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TGF蛋白的生物学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IMP1蛋白的含量。结果 PCR、酶切、DNA测序等方法均证实成功构建了含有完全正确的CTGF和TIMP1基因序列的AAV表达质粒。双重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转染后的细胞上清具有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ELISA法结果证实重组载体能够高表达TIMP1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双表达质粒pSNAV2-CTGF-IRES-TIMP1,转染 HEK293细胞后能够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目的蛋白,为基因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顽固性心衰是临床上尚未能解决的问题,合并肺梗塞则死亡率极高。我们近来收治一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患者李××、男性、35岁、工人、住院号12197。主诉:心慌气急反复发作10年加剧半个月。患者入院前十四年开始有四肢关节红肿热痛。3年后又有活动后心慌气急,  相似文献   
44.
心安宁胶囊有滋补肝肾、消导脂浊、活血通脉作用 ,可标本兼治 ,通过对 6 2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改变及治疗前后纤维蛋白质原、血小板聚集改变 ,证明心安宁不但显著降低血清TC、TG的含量 ,同时也能明显提高HDL -C的含量并降低AI值 ,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5.
周围神经挤压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挤压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的变化,了解TGF-β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取21只Wistar大鼠,造成坐骨神经挤压伤,伤后6h、1、3、7、14、21d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3d时神经挤压伤处TGF-β抗原呈阳性反应,7d时损伤处的雪旺细胞明显增多,且TGF-β表达的量也增多,以后TGF-β表达的量有所减少。结论 TGF=  相似文献   
46.
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530例,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受检者进行检查,共检查出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变78例,占受检总数的14.7%.结果表明: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变,以主动脉瓣环钙化和主动脉瓣、二尖瓣钙化为多.但老年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应引起警惕,它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心房纤颤和/或哑型二尖瓣狭窄.钙化性瓣膜病变较少有血流动力学紊乱,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其确切临床意义应引起重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09-01我科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入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随访时间4~7年。采用JOA、VAS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X线片测量颈椎高度及曲度变化并判断融合状况。结果 31例患者有5例失访,对26资料完整者记录手术时间65~115 min,平均85 min;出血量35~400 ml,平均121 ml;术后神经症状、颈肩部疼痛明显改善;X线片均未见植骨块明显移位、塌陷,未出现固定钢板松动及断裂;术后6、12个月及终访时融合率分别为45.1%、78.4%及94.1%;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有恢复,颈椎整体曲度长期维持良好状态。结论同种异体骨-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便,并发症状少,远期融合率满意。  相似文献   
48.
ADⅥ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了细胞等渗球形化和两维激光扫描等检测原理,排除了对血小板检测的各种影响,达到了检测快速、准确的目的.本文对该仪器检测血小板的性能特点作了系统探讨,结果显示检测的重复性及相关性非常好;具有较宽的和很好的线性范围;携带污染仅为0.25%,是目前检测血小板最为理想的仪器之一.近十年来,已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仪种类繁多,但许多报道认为由于常见标本的小红细胞、大血小板和细胞碎片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各种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1-4].ADVLA120全自动六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由于采用了血细胞等渗球形化和两维激光扫描等检测原理,基本上排除了对血小板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也达到了血小板检测快速准确的目的.近期,我们对该仪器检测血小板的性能特点进行了较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49.
背景: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增加其矿化能力。 目的:实验拟验证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影响活性氧族介导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途径。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1/2006-12在山东省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24 h 内出生的清洁级Wistar大鼠幼鼠30只,用于破骨细胞的培养;番茄红素由Sigma公司提供。 方法:将24孔细胞培养板内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所用培养液不含番茄红素;10-7 mol/L 番茄红素组、10-6 mol/L 番茄红素组、10-5 mol/L 番茄红素组和10-5 mol/L 维生素C组培养孔内预先置入盖玻片或薄骨片,对种植其上的破骨细胞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番茄红素或维生素C的α-MEM培养基进行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在分离培养的细胞玻璃爬片或骨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四唑氮蓝染色,最后对骨片进行扫描电镜照像并用image-pro 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 结果: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多核细胞镜下胞浆酸性磷酸酶活性部位呈紫红色,细胞核染色阴性或淡染,伪足清晰。②四唑氮蓝染色结果提示,10-5 mol/L 的番茄红素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族的能力。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形态不一的骨陷凹,10-7 mol/L 的番茄红素部分抑制了骨吸收陷凹面积的增加,而10-5 mol/L的番茄红素则几乎完全抑制了骨吸收陷凹的形成。 结论:番茄红素在体外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族来抑制其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50.
偶发分枝杆菌 (M .fortuitum)为非典型分枝杆菌之一 ,其感染的病例日益增多。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对其致病性、感染特点和耐药性 ,以及分子生物学现状 ,作一个初步分析和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