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85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损伤的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内毒素损伤的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取健康体重(250±30)gSD雄性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 正常对照组(n=7), 内毒素组(n=7), 谷氨酰胺+内毒素组(n=8), 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连续记录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MAP)、心肌收缩张力曲线, 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谷氨酰胺组对内毒素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及D20延长、心肌张力降低、心率变慢等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同时可以明显逆转内毒素诱导的心肌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结论:谷氨酰胺对内毒素损伤的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有机会成为一个有效防治内毒素性心肌损伤的药物。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和方法:通过LAL改良基质显色法和紫外光谱法观察了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体外拮抗内毒素的机制。结果:测定了各拮抗剂与内毒素中和后剩余内毒素的浓度(活性),结果表明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组、多粘菌素B组和甘氨酸组均显著低于内毒素组(P<0-01),并且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组显著低于单独使用多粘菌素B组和甘氨酸组(P<0-01)。从紫外光谱图上可看到两种拮抗剂中和内毒素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多粘菌素B可以降低内毒素的吸收峰值(206nm和257nm处),而甘氨酸与内毒素的吸收峰值则相加(212n…  相似文献   
54.
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核小体抗体(ANuA)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8例SLE患者、51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中的ANuA。【结果】在70例SLE患者(79.5%)、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1例系统性硬化患者中检测出ANuA,它在SLE中的特异性为98.0%(99/101)。ANuA在6例男性狼疮患者中均为阳性。正常健康人中不能检测出此抗体。【结论】ANuA在SLE中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是诊断SLE的良好指标,在男性狼疮患者中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LPS部分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本文应用比色法、倒置生物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中性粒细胞凋亡及FITC-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LPS可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而α-MSH与LPS共同培养,则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释放H2O2(P<0.01);α-MSH及LPS本身均不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P>0.05),但在LPS作用下,α-MSH可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P<0.01);并且,α-MSH可降低FITC-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率及单核细胞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P<0.05,P<0.01)。结论:α-MSH不仅能有效抑制LPS刺激巨噬细胞释放H2O2、促进LPS作用下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可干扰LPS与单核细胞的结合,发挥其有效的免疫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小檗碱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小檗碱+LPS组、小檗碱+育亨宾+LPS组、育亨宾+LPS组、小檗碱组、小檗碱+育亨宾组和育亨宾组。分别用蒸馏水、小檗碱(50 mg/kg)、小檗碱+育亨宾(50 mg/kg+2 mg/kg) 和育亨宾(2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3 d,第3 d灌胃1 h后,腹腔注射LPS(20 mg/kg)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 h后,用RT2 ProfilerTM PCR Array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的抑制分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SOCS3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M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可上调小鼠脾脏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包括CXCL10、TNF-α、IL-1α、IL-1β、IL-6、IFN-γ和IFN-β。小檗碱能显著下调下调髓样分化因子(MyD88)依赖信号通路下游TNF-α、IL-1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也能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基因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P<0.05)。育亨宾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 和IFN-β mRNA的表达(P<0.05),但对TNF-α、IL-6和CXCL10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与LPS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檗碱与育亨宾合剂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但不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TNF-α 和IL-6 mRNA的表达。LPS攻击后1 h,小檗碱和(或)育亨宾均不能增强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SOCS1、SOCS3和IRAK-M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和育亨宾均能抑制LPS诱导的MyD88依赖和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部分基因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与SOCS1、SOCS3和IRAK-M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1 d、3 d、5 d取脑组织,测定AIF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组织AIF及神经元凋亡在造模后的1 d、3d、5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AIF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中药四毒清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0 mg/kg)复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四毒清,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四毒清均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最佳剂量为1000g/L.四毒清不但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的含量,而且同时升高血浆IL-10的含量.结论中药四毒清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含量同时升高血浆IL-10含量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脑胶质瘤恶性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标本88例,另取非肿瘤组织中的正常脑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PI3K、p-AKT及p-mTOR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I3K、p-AKT、p-mTOR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3K:x2=14.028,P=0.009;p-AKT:x2=15.132,P=0.008和mTOR:x2=15.293,P=0.008);不同病理分级、治疗前KPS评分以及临床分期脑胶质瘤组织中PI3K、p-AKT和p-mTOR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p-AKT、p-mTOR阳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其阴性表达组(PI3K:x2=8.381,P=0.026;p-AKT:x2=12.923,P=0.011;mTOR:x2=13.252,P=0.013).结论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被过度激活,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phosphorylated Akt B (p-Akt) and p-mTOR in human gliomas, and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clinicopathologic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these patients with gliomas. 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4 to September 2008, were chosen in our study; these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surgical resection and the samples wer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s gliomas. Another 20 samples, cut from the normal brain tissue were adopted as controls.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I3K, p-AKT and p-mTOR.Then, the correlation of their expression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glioma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as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I3K in gliomas and normal brain tissues were 68.18% (60/88) and 18.18% (16/88), respectively; those of p-AKT were 73.86% (65/88) and 17.05% (15/88), respectively;, those of p-mTOR were 75.00% (66/88) and 18.18% (16/88),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3 protein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brain tissues (PI3K: x2=14.028, P=0.009; p-AKT: x2=15.132, P=0.008 and mTOR:x2=15.293, P=0.008).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I3K, p-AKT and p-mTO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gliomas with pathological grades, different scores of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and different clinical stages (P<0.05). In additio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in PI3K-positive group,p-AKT-positive group and p-mTOR-posi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ose negative groups (PI3K: x2=8.381, P=0.026; p-AKT: x2=12.923, P=0.011; mTOR: x2=13.252, P=0.013). Conclusion PI3K/Akt/mTOR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s over-activated in gliornas, which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grade-malignancy; an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I3K, p-AKT and p-mTOR may predict the poor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gliomas.  相似文献   
60.
背景:传统的支架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及二者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广泛用于制造细胞传递和组织工程支架。但还存在易变形、降解时间长等缺点。 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备了聚磷酸钙纤维增强聚右旋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对其物理、力学及降解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旨在验证前期优化配方的可行性。 方法:以自制聚磷酸钙纤维为增强材料,聚右旋乳酸为基体材料,纤维与基体的配比为67/33,采用溶媒浇铸/粒子滤取技术与气体发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磷酸钙纤维增强聚右旋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结果与结论:聚磷酸钙/聚右旋乳酸支架材料具有高的孔隙率,孔隙率在80%~93%之间,压缩模量比纯聚乳酸支架的压缩模量有了明显提高,具有可控的降解性能,能为细胞的培养提供三维空间环境。结果提示聚磷酸钙纤维增强聚右旋乳酸支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特性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故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