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7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433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178篇
基础医学   372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1643篇
内科学   555篇
皮肤病学   93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2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651篇
综合类   3101篇
预防医学   1217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1184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14篇
肿瘤学   359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273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69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心肌干细胞移植中期(6周)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电生理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目的:比较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电生理学稳定性和室颤阈值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开胸结扎大鼠的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心肌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BS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模成功2周后在梗死区心肌内局部注射0.1 mL PBS悬浮的5×106 PKH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0.1 mL PBS悬浮的5×106 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0.1 mL PBS。植入2周后,再次开胸检测大鼠心脏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心电生理特性和室颤阈值。实验结束后,分离心脏梗死边缘区进行病理切片及荧光显微镜检查PHK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心肌干细胞移植组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电刺激所激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的室颤阈值与PBS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极电图纠正的激动恢复时间离散度及非梗死区的室颤阈值与PBS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理结果提示在心肌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边缘区发现有心肌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在。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PKH26标记的心肌干细胞表达较多的缝隙连接蛋白43,而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很少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PBS组不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上述结果提示心肌干细胞移植短期内心电生理学特性改善的效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优越,且改善效应与缝隙连接蛋白43相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37例成人胫骨骨折的伤因、骨折部位、形状进行探讨,并对成人湿润胫骨进行冲击力试验,比较结果后发现:冲击力致成人胫骨骨折易发生中、下段,本组34例占91.89%,且多为粉碎型和斜型。由此提出对于此种不稳定型骨折应用双向Ender氏针打入法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鼻窦CT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影像学方法评价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不合并鼻息肉)的疗效。方法慢性鼻窦炎患者24例(42侧),其中青少年患者11例(20侧),平均(x^-±s,下同)年龄(11.8±3.2)岁;成年患者13例(22侧),平均(36.7±11.0)岁。患者接受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成年和青少年患者的药物剂量分别为256μg/d和128μg/d,平均疗程分别为(7.5±3.2)周和(7.0±3.4)周。采用Lund-Mackay评分方法,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鼻窦CT进行评分(Lund得分),同时记录患者主诉鼻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后,成年患者的平均Lund得分为6.5±7.5,显著低于治疗前(12.2±5.7,t=3.82,P〈0.01);青少年患者的平均Lund得分治疗后为2.6±3.7,显著低于治疗前(10.3±5.7,t=5.08,P〈0.01)。成年患者中5例(38%)达到影像学治愈标准,好转7例(54%),无效1例(8%);青少年患者中8例(73%)达到影像学治愈标准,好转3例(2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鼻用糖皮质激素对成年慢性前组筛窦炎治愈率最高(47%),对慢性后组筛窦炎治愈率最低(38%);药物对青少年慢性前、后组筛窦炎和慢性蝶窦炎的疗效优于成年患者。③成年患者的主观疗效与治疗前Lund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76.P〈0.05),即治疗前Lund得分越高,主观疗效越差。青少年患者的主观疗效,与治疗前Lund得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慢性鼻窦炎,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影像学上的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94.
我们以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为实验指标,并结合清晨一小时禁食尿核黄素排出量、尿核黄素/肌酐比值和口服核黄素5mg四小时负荷尿核黄素排出量,对驻渝某雷达部队28名雷达操纵员核黄素状况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舒张压和产后出血的关系及预测产后出血的最佳截断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德清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产妇,依据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33例)与无产后出血组(37例).检测舒张压,利用ROC曲线分析舒张压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  相似文献   
96.
非放射性的生物素(Biotin)和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的乙肝病原基因探针(Bio-HBVDNA和Dig-HBVDNA探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检出值分别为1pg和0.5pg。320份血清检测了HBVDNA和HBeAg,并与α-_(32)P标记的探针检测结果相比较,它们的特异性分别为96.5%、98.1%和88.9%;灵敏度分别为81.7%、86.7%和61.7%;符合率则为93.8%、95.9%和83.8%。应用Dig-HBVDNA探针,作斑点杂交试验,在乙肝患者血清、白细胞、尿、粪、唾液以及旅客列车的桌面、车箱门把手、厕所门把手和水笼头上,均可检得阳性结果。我所研制的非放射性乙型肝炎病原基因诊断试剂,为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7.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学报》1994,25(4):413-416,T016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正常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细胞,观察其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IAPP-IR细胞随生后发育而发生变化。生后1d,IAPP-IR细胞即可见于胃肠道各段。18d时在胃体部较多,45d及成年时小肠各段较多,IAPP-IR细胞位于上皮细胞间及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本实验结果提示,大鼠胃肠道各段IAPP-IR细胞在个体生后继续发生变化。本文对上述结果可能的生物  相似文献   
98.
患者,女,26岁,于1990年7月因女儿智低,经染色体检查确诊为易位型21—三体。本人为14和21号染色体罗伯逊易位携带者。于1993年7月妊娠34周时来院要求作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9.
VW-Ⅰ是草药马蹄香(Valeriana Wallichit.D.C)乙醚提取部分的一个主要成分,经测定化学结构为: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结核误诊为卵巢癌的原因及预防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4年12月至2011年1月误诊为卵巢癌的11例盆腔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盆腔结核多以腹胀、纳差、消瘦、月经紊乱为主诉就诊;结核菌素试验10例阴性;腹水查抗酸杆菌均阴性;6例CA125高于正常;B超检查提示盆腔中到大量积液,9例盆腔可探及包块;6例CT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物。初步诊断考虑卵巢癌可能性大,经腹腔镜或开腹探查及活检证实为盆腔结核。结论结合病史,综合运用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必要时通过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术进行诊断,可提高女性盆腔结核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