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估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方法 对近15年来收治的65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例,钢板螺钉内固定42例,螺丝钉加钢丝固定11例,髓内钉同定6例,螺丝钉内固定6例.其中32例有软组织缺损,62例有感染.所有病例均取出失效内同定后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治疗.32例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10例经腓肠肌皮瓣转位覆盖,6例用腓肠肌内侧头转位加植皮消除创面,16例采用筋膜皮瓣修复.结果 65例中49例伤口Ⅰ期愈合(75%),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5.9个月).结论 半环槽式外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2.
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6年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AO分类31-A1型8例,31-A2型33例,31-A3型21例.使用MFN,PFN及PFN-A治疗,统计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100 ml,平均手术时间1 h.术后随访4~24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髋螺钉退出,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功能评价总优良率为95.2%,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针,特别是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固定牢稳、微创、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03.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后方医院处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中转运至后方医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地震灾害后送伤员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大坪医院所救治的273名伤员的年龄、性别、获救时间、受伤部位、ISS创伤评分、并发症、挤压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受伤年龄为1-96岁,平均48.6岁,其中0-14岁10例(3.7%),15-44岁114例(41.8%),45-64岁81例(29.6%),65岁以上68例(24.9%).男女比例为1:1.13.伤员的获救时间平均为6.7h,137例伤员在24h内被救出.受伤部位中,头颈部17例(5.6%),面部2例(0.7%),胸部48例(15.8%),腹部27例(8.9%),四肢、骨盆197例(64.7%),体表13例(4.3%).ISS创伤评分为1-37,平均8.6分,<16分172例(63.0%),≥16分101例(37.0%).发生并发症者55例(20.1%),其中普通创面感染18例(6.5%),气性坏疽伤员1例(0.4%),肺部感染1例(0.4%),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0.7%),糖尿病6例(2.1%),发生挤压伤27例(9.9%).所有伤员入院后首先评估生命征,抢救生命,处理并发症,病情平稳后进行手术治疗209例(76.6%),所有伤员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截肢.结论 地震灾害可同时出现大批伤员,多发伤常见.后方医院良好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伤员的治愈率,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4.
加压外固定促进胫骨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加压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6例外伤性胫骨骨折行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治疗,其中横行骨折6例,斜行骨折10例,固定加压量为自身体重的1/4。通过压力传感器,骨矿含量测定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观察加压固定后骨断端压力变化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加压固定早期骨折端压力逐渐下降,尤以术后5h内明显,此后渐趋稳定,调整后1周时压力仍保持在70%左右水平。骨折术后2周出现骨膜反应,2个月左右即达临床愈合,骨折部代谢活跃,无骨矿丢失。结论:加压固定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手段之一。应用外固定器对骨折进行加压固定治疗具有可调节性等优越性,能有效控制骨折愈合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5.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蒙  吴雪晖  谢肇  王序全  代飞  何清义 《重庆医学》2007,36(11):1019-1020,1022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9月~2006年9月的71例8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根据Sander's分型:Ⅰ型18例19足,Ⅱ型25例29足,Ⅲ型20例21足,Ⅳ型8例11足.其中29例32足采用非手术治疗,随访6~36个月,平均12.6个月;另42例48足使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6.2个月.结果 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靴状支具固定组治疗Sander's Ⅰ型19足,Sander's Ⅱ型13足,优良率分别为94.7%和84.6%;跟骨钢板固定组治疗Sander's Ⅱ型16足、Sander's Ⅲ型21足和Sander's Ⅳ型11足,优良率分别为93.8%、85.7%和81.8%.结论 根据Sander's分型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初步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marrow derived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及其成骨分化后代的免疫原性,为异基因h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细胞hMSCs;将第3代hMSCs及其体外诱导成骨3周的分化后代分别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混合培养,观察上述细胞对PBMC的刺激指数.结果Percoll(1.073g/ml)分离培养的原代hMSCs为均匀一致的梭形,呈漩涡样排列.其在体外成骨诱导3周时Von-Kossa染色见细胞间质有大量的钙盐沉积,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见到大多数细胞骨钙素表达阳性.混合细胞培养结果显示:不同细胞数量的hMSCs对PBMCs的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均小于2;而1×104、5×103、103的hMSCs-Osteo对PBMCs的刺激指数大于2.结论hMSCs的免疫原性较低,在体外不能刺激PBMCs增殖.但hMSCs的成骨分化后代的免疫原性增加,一定数量细胞在体外能够刺激PBMCs增殖,其在异基因宿主体内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本实验结果提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要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必须克服免疫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PCCP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术前阿司匹林应用、合并内科疾病等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及不同血红蛋白(HGB)水平的患者分布情况。结果平均隐性失血量499 mL,占总失血量92.54%,HGB平均下降11 g/L,A2.3型与A3型骨折患者HGB80 g/L入院时发生率6.62%,术后14.70%,A2.3型(862 mL)、A3型(698 mL)平均隐性失血分别高于A1型(430 mL)、A2.1型(450 mL)和A2.2型(415 mL),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A2.3型与A3型骨折、术前阿司匹林应用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微创PCCP手术显性失血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围手术期大量隐性失血的主要影响因素,A2.3型与A3型骨折是围手术期HGB80 g/L老年患者的早期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邓玉海  王序全  黄平  陈浩  陈益果  赵智君  王征  宋翼  华晨曦 《重庆医学》2013,(26):3115-3116,3119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病例资料。结果 56例中54例平均住院21d(18~31d)顺利出院,Harris评分从术前30分(0~38分)增加至出院时83分(72~91分),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围术期死亡2例,均为术前手术耐受力评分较差;术后形成血肿3例(5.4%),血肿穿刺后继发感染1例(1.79%),术后早期后脱位3例(5.4%),无1例有临床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手术耐受能力较差者应慎重选择手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灭活方式对初诊CampanacciⅠ级、Ⅱ级骨巨细胞瘤患者治疗后复发率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由我中心收治的75例确诊为CampanacciⅠ级或Ⅱ级四肢骨巨细胞瘤的初治患者进行随访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中共有54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2%。其中门诊随访40例,电话随访和信访1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12~50岁,平均30.6岁。平均随访时间是50.6个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A:病灶刮除、植骨术;B:病灶刮除、灭活、植骨术。灭活方式有高速磨钻、骨水泥、电刀烧灼、液氮、酒精。随访内容包括:(1)单纯刮除植骨术与刮除、灭活植骨术对术后复发率的影响;(2)辅助灭活方法在降低复发率中的作用;(3)不同辅助灭活方式对术后复发率影响的比较。应用SPSSl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采取病灶刮除、植骨术的患者复发5例,复发率为55.6%;45例采用病灶刮除、灭活、植骨术的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为15.6%;(2)不同灭活方法都可以降低复发率,但不同辅助灭活方式比较,得出只有高速磨钻在使用和不使用时的复发率是有差别的,液氮、酒精、电刀烧灼及骨水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灭活方法及其联合使用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但是对其作用单独进行分析,只有高速磨钻达到统计学意义,其他的4种灭活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降低复发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初诊CampanacciⅠ级、Ⅱ级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减少复发,应根据本医院具体情况,积极联合应用多种辅助灭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0.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外固定的疗效.方法:43例胫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骨外固定治疗.骨外交叉穿针时,伤口感染应先彻底清创,取出已松动内固定物.稳定性骨折可直接加压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可借助外固定器连接螺杆牵伸使骨周组织产生一定张力能维持骨折对位、对线,同时也将骨折达到稳定固定.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选用腓肠肌皮瓣或腓肠肌内侧头转位,中下段用邻近筋膜皮瓣覆盖.结果:43例中32例伤口Ⅰ期愈合(79%),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骨外穿针骨折固定牢固,方法简便,对骨端血供干扰小,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愈合.同时,也便于术后对伤口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