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26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63篇
  4篇
中国医学   291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比较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颊、腭侧骨皮质的厚度,进而讨论颊、腭侧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方法:研究1: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20例18~40岁的成人颅颌面部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之间,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颊、腭侧骨皮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2:选择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植入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病例91例,共植入167枚微种植体,(其中植入颊侧64例117枚,植入腭侧27例50枚),比较不同部位微种植体植入后的稳定性。结果:研究1:20例成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腭侧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骨皮质厚度明显高于颊侧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骨皮质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颊侧117枚微种植体,脱落8枚,成功率93.16%;腭侧50枚微种植体,脱落2枚,成功率98.96%。结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牙根之间牙槽嵴顶上方垂直距离6 mm处的腭侧骨皮质较颊侧厚;腭侧微种植体稳定性高于颊侧。骨皮质厚度与微种植体的稳定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冠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改良公式(MDRD)计算eGFR,比较不同MDRD-eGFR组在临床生化指标、狭窄冠状动脉支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积分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及总体人群中,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肌酐均呈正相关性(P〈0.05)。MDRD-eGFR〈60mL·mm-1·(1.73m2)-1 组狭窄冠脉支数多于60~89mL·min-1·(1.73m2)-1组及≥90mL·min。-1·(1.73m2)-1组,Gemini积分也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因素后,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之间均呈负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51和-0.02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DRD—eGFR为发生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人群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且为发生多支冠脉病变(≥3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 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多精受精发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行常规IVF助孕治疗的511个周期,根据受精情况有无3PN合子发生,将周期分为两组,A组:多精受精组(至少1个以上的3PN发生),B组:无多精受精组(无3PN发生),比较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A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成熟卵率、2PN率、受精率、D_3优质胚胎率、可供移植胚胎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后多精受精的发生对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可能预示较好的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9例经病理诊断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HIFU组(n=29)和药物组(n=3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评分和观察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减少,生活质量评分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HIFU组患者疗效与药物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U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率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体征评分变化两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HIFU组疗效与药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IFU组未出现阴道周围组织损伤。结论 HIFU与药物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与药物治疗相比,HIFU治疗具有显效快的特点,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的安全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7.
摘要:目的探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40.8岁,血培养阳性47例(45.2%)。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90例(86.5%)心脏瓣膜或流出道有赘生物,赘生物位于主动脉瓣36例,二尖瓣32例,三尖瓣11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多个瓣膜6例。据血培养结果行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全组33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为33.3%(11/33);72例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及进行心脏基础病变治疗,病死率为4.1%(3/72)。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血量,1例感染,1例脑梗塞。赘生物培养均为阴性。体外循环时间(117.5±6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2.7±44.8)min。总的中位住院时间30.9d,术后住院时间13(6~41)d。术后有3例感染再发,2例因为瓣周漏引起感染再发,1例行瓣膜成形术后感染再发。结论基础心脏病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因。早期、有效、规律的抗生素治疗仍是治疗基础,及时的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n=30)和B组(n=40)。A组患者接受Endobutton悬吊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轴移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三隧道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肢体恢复。  相似文献   
99.
患者男,49岁.以"右睾丸及附睾肿物"入我院治疗.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内可见弥漫性呈点片状低回声团,不规则(图1),睾丸内见有丰富的彩色血流.右侧附睾明显增大,头体部5.0 cm×2.6 cm,尾部3.0 cm×1.6 cm,呈低回声,其内可见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右侧睾丸鞘膜内可显示4.9 cm×3.6 cm的液性暗区,有分隔.右腹股沟区可显示多数个低回声团,最大的1.6 cm×0.7 cm.超声诊断:①右侧睾丸内低回声团性质待定,占位性病变待除外;②右侧附睾炎性改变伴鞘膜积液;③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术后病理:右侧睾丸及附睾结核.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术后阶段性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完成床上主动运动、下床活动时间、自行到洗漱间洗漱、沿病区走廊行走200米的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及护理能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