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目的:研究小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提取出生后7~8 d的小鼠下颌切牙唇侧根尖端组织,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进行细胞培养。用角蛋白免疫化学染色对细胞来源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酶消化后接种于培养板,3~7 d左右可见细胞爬出,原代培养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混杂,胰酶差别消化后,获得纯化的上皮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证明其为上皮来源细胞。结论: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小鼠切牙颈环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10岁。主诉右侧下颌牙疼痛1d来我科就诊,查:84残根,牙周红肿,无溢脓,32与33融合,42与43融合,从融合牙唇侧可见两牙解剖外形及两牙之间的一条纵形浅沟,近切缘处有3mm未完全融合(图1)。X线片示:两融合牙均为单根,单根管,34、35、44、45牙胚正常,追问病史:其母妊娠期无感染及服药史,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体外鼠磨牙牙胚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RPMI-1640半固态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将15d胎龄的胎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分别置于各浓度组RPMI-1640半固态培养基表面培养4、8d,每48h更换培养基一次.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主要表现在实验组发育中的牙胚体积缩小,成牙本质样细胞的分化程度不足、数量和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前期牙本质样基质形成减少或不能形成,并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尼古丁对体外培养胎鼠牙胚的形态、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儿童口腔医学的临床实习因服务对象特殊、配合程度有限,无论是与患者沟通还是治疗操作,都非常具有挑战性。近年来,我们通过在实习教学中营造宽松的环境,提高教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注重实习医生职业素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多方位调动实习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5.
人胚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胚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第二代的人胚成骨细胞培养于含10%FCS的DMEM液中,培养时间长至14天,然后进行HE、钙盐染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传代的人胚成骨细胞呈集落生长倾向,细胞均呈TGFβ1和BMP阳性表达。培养7天后,可见钙化结节出现,结节有大量基质沉积。并可分为两种类型:由散在数个细胞分泌而成,或大量细胞聚集处所形成的结节。结论:培养的人胚成骨细胞在此培养条件下可表达和分泌骨生长因子,并在体外有较强的分泌矿化基质的能力。矿化类型的不同可能取决于细胞分化的阶段差异。  相似文献   
66.
临床实习是本科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在儿童口腔科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本科实习生在儿童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及对策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7.
基托作为活动矫治器的主体,在儿童咬合诱导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矫治器基托材料多为自凝树脂,主要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对矫治器基托材料的性能有着特殊要求,该文从活动矫治器基托的清洁抗菌和机械强度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儿童咬合诱导。  相似文献   
68.
多数牙先天缺失可能与MSX1上的3个SNPs相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的MSXl基因突变位点.方法:从4个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与家庭部分成员、1个唇腭裂并发少数牙先天缺失的患者、1个牙列完整的对照儿童共14人的静脉血中提取DNA,在MSXl基因内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MSXl基因外显子1、2的编码区,而后对外显子1、2的PCR纯化产物测序,结合系游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发现3个可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这3个SNPs均位于外显子1中,且来自不同家系的3个患者在这3个位点上同时出现杂合突变.其中,311位点由G变A,对应的密码子由编码甘氨酸的GGC变为编码天门冬氨酸的GAC,发生了错义突变;402位点由C变A,对应的密码子由CCC变为CCA,但仍编码脯氨酸,属同义突变;458位点由C变T,对应的密码子由编码丙氨酸的GCC变为编码缬氨酸的GTC,发生了错义突变.结论:多数牙先天缺失可能与MSX1基因上该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69.
根管治疗过程中,有时可能发现外源性物质遗留在根管内而影响治疗。常见的医源性因素,如根管锉、拔髓针、侧压针断裂滞留等,对此类因素的处理已有许多研究报道[1-2]。但在儿童患者,我们还可能碰到另一种较罕见的情况,即自伤性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 )造成的生活用品遗留在根管内[3-4]。一般来说,外源性物质滞留的位置越深,治疗越困难,如果位于根尖孔外,则可能需要根尖手术[5]。本文报道1例较罕见的自伤性习惯导致的根管异物,应用常规根管治疗术成功予以清除,进而得以实施完善的根管治疗,保存了患牙。  相似文献   
70.
作者收集 71个早期滞留乳前牙,分析其根吸收类型与滞留牙松动度和饮食习惯的关系等,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调查对象: 2004-03—07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 57例 71个滞留乳前牙。其中男性 26例31个,女性 31例 40个,年龄最小为女性患者 4. 3岁,最大为男性患者 10. 6岁。调查内容:滞留乳牙牙位、松动度、饮食习惯与根吸收类型的关系。调查方法:拔除后用肉眼观察其根吸收类型,分为横型(牙根呈水平状吸收)和纵型(牙根舌侧面单侧吸收)[1]。2 结果 (表 1~3)3 讨论导致乳牙根吸收类型的机制不完全明确。从表 1可知,早期滞留乳前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