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25篇
内科学   2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SA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进行分析 ,探讨 SARS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5例 SARS和 13例并发 MODS的 SAR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ARS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主要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免疫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肝功能损害、MODS等 ,发生率越高 ,病情越重 ,病死率越高。 SARS引起 MODS时 ,病死率高达92 .3% ,主要表现为 ARDS(76 .9% )、免疫系统损伤 (92 .3% )、心血管功能障碍 (30 .8% )、凝血功能障碍(6 1.5 % )、肝功能损伤 (38.5 % )和肾功能障碍 (5 3.8% )等。结论  SARS相关器官功能障碍与病情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SARS并发 MODS可能与 SARS病毒所致免疫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有关。  相似文献   
532.
对65例感染并发多脏器衰竭(MSOF)患者发病初与治疗后的酸碱失衡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本组患者治疗前的复合失衡发生率为68%,其中二重失衡为43%,三重失衡为25%。原发失衡以代酸为主,其中包括高AG代酸和正常AG的高氯性代酸,后者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本组患者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治疗前两组的单纯失衡与复合失衡无差异,治疗后生存组表现为单纯失衡增加,复合失衡减少,与死亡组差异显著。死亡组临终前多为伴呼酸的各种复合失衡。因此,对感染性NSOF患者在发病初就要注意正确判别其酸碱平衡类型,着重去除发生代酸的因素,除积极处理原发病以外,要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早期行活血化瘀治疗,改善肝、肾等重要脏器微循环灌注,同时辅以小剂量碱性药。  相似文献   
533.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出12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按照15 mg/kg腹腔注射内毒素方式建立内毒素脓毒症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组,大黄组于制模后每日用大黄汤剂灌胃3次,模型组每日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3次,10天后用强迫排便法取各组大鼠新鲜大便进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4种菌的培养与计数,菌落计数以LgCFU/g计算。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存在明显菌群紊乱,厌氧菌减少(P<0.05),需氧菌增多(P<0.05),厌氧/需氧比值降低(P<0.05);大黄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着明显的纠正菌群紊乱的作用,表现在厌氧菌增多(P<0.05),厌氧/需氧比值升高(P<0.05)。结论①脓毒症大鼠存在肠道菌群紊乱;②中药大黄有明显的纠正菌群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4.
目的探讨中药芪参活血颗粒在重度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5年至2006年北京地区5所医院167例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入选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85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2例),分析比较2组之间炎性反应因子、凝血指标、病情危重程度评分、住ICU时间及28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IL-6、TNF-α和D-dimer水平较单纯西药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较单纯西药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之间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中西医结合组28d病死率为24.4%,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5)临床应用芪参活血颗粒治疗重度脓毒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芪参活血颗粒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脓毒症可显著降低炎性反应因子IL-6及TNF-α水平,降低凝血指标D-dimer水平,缩短住ICU时间,提高28d生存率。  相似文献   
535.
536.
张福奎  张影  王宝恩 《肝脏》2009,14(3):251-25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可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期、症状期和肝功能不全期。临床前期的特征为血清及胆管上皮细胞存在抗线粒体抗体(AMA),继而发生肝功能化验指标异常,但可多年无症状,然而,绝大多数未经治疗的患者会逐渐发生一系列症状,包括乏力、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外周水肿等门脉高压症状,最终发生黄疸进行性加深、肝性脑病等肝功能不全的情况。PBC各期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相继发生,但相邻分期难以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537.
通过对66例经肝穿确诊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的43项肝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常用肝功能试验指标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按Scheuer-Ludwig分期S0-S4)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有2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进一步对此23项指标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最后只有4项指标与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它们是:门脉右支血流速度、门脉宽度、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PT)和Ⅲ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P)水平。因此认为,联合检测此4项指标能更好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为临床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实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目前 ,由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步 ,大多数PBC患者在无症状期即可得以诊断。现对PBC的实验诊断做一综述 ,以指导PBC的诊断。  相似文献   
539.
葡萄球菌败血症是一种重症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易形成迁徙病灶,死亡率高。日本1971年报导死亡率为30.8%,国内于1965年曾有报导死亡率为15—30%,1981年报导金葡败血症有原发灶者病死率为6%,无原发灶者病死率为17.9%。1975~1979年,我们对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一定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4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分期诊断标准(经庐山’95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王今达,王宝恩(草拟,已经大会讨论修改)1修定诊断标准的说明1978年天津市急救医学研究所在天津主持召开了全国ARDS专题讨论会,结合国外诊断标准制定了我国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