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45~60 Gy/15~20次,3 Gy/次,1次/d;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语言模拟疼痛评分法(VRS)、生活质量骨转移量表(EORTC QLQ-BM22)评估患者放疗前至随访结束各个时间段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脊髓神经功能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疼痛完全缓解,次要研究终点为患者死亡。结果至随访结束,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无疼痛患者数由放疗前0/20例上升至10/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4,P<0.05)。患者NRS评分显示,放疗1和4周疼痛评分均低于放疗前,由(6.50±0.51)分下降至(4.30±0.47)分和(2.50±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8、27.57,P<0.05),止痛能维持至随访结束。疼痛缓解伴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的下降,放疗后6月内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人数由16/20例下降至6/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P<0.05)。EORTC QLQ-BM22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放疗后患者在疼痛部位、程度和功能方面均较放疗前明显改善,总分由放疗前(46.50±1.50)分下降至(38.3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P<0.05),社会心理方面变化不大(P>0.05)。放疗前脊髓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放疗后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未出现脊髓神经放射性损伤。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机体功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脊髓神经放射性损伤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43.
4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照射),低剂量照射组(每次2 Gy)和高剂量照射组(每次5 Gy),每组各8只。比较不同剂量X射线对小鼠进行单次全身照射后,胸腺、脾脏变化及对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量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照射组胸腺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照射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X线照射剂量的增大,脾脏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照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免疫器官对X射线敏感度不同,X射线对免疫功能的损伤随着射线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应该加强对放射治疗患者免疫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方法:对26例集中发病的不明原因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结果:观察对象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2.5岁,均为同一单位,同一大楼集体居住. 主要症状为发热、感染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轻或缺如. 肺部X线片均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点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常见已知的病原体抗体检测均阴性,全部住院隔离治疗;应用甲磺酸培氟沙星/环丙沙星 利巴韦林治疗16例,单纯抗病毒治疗8例. 26例入院5 d体温恢复正常. 无呼吸衰竭及死亡病例. 结论:本病基本特征符合非典型肺炎特点且具有较强传染性,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发病呈人群聚集性,发病后迅速出现肺部片影;潜伏期0.5~6 d. 症状轻微,有自愈倾向.  相似文献   
46.
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弯术前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在脊柱侧弯术前的应用价值、成像方法及成像扫描参数;为临床提供与手术密切相关的椎弓根层面的各种准确参数。【方法】确诊为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弯患者98例,应用Philips—Mx 8000型多层螺旋CT机,根据侧弯程度及类型确定扫描范围,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重建。重建方法为MPR法,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调整重建出每一椎体的最佳椎弓根横断位图像。逐一测量双侧椎板宽度、椎弓根的宽度、椎体前缘至双侧横突距离、椎管宽度、椎体旋转角度及椎体前后径等数值。【结果】98例脊柱侧弯患者的MPR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并能同时显示椎体本身、椎管、椎旁组织及其脊髓的情况。测量椎弓根、椎体、椎管、椎体旋转角度等各种参数并标注在图像旁提供给临床医生。【结论】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提供脊柱侧弯特别是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脊柱、椎体、椎弓根层面、椎管等各种参数,对提高矫形手术的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压120KV,毫安秒为350mAs、螺距0.75~1.25mm、层厚3.2mm、层间距1.6mm时扫描为最理想的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47.
肉毒毒素-A治疗食管裂孔疝并发贲门失弛缓症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病例报告 女,65岁,退休工人.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下困难、烧心、反食等症状,曾在多个医疗单位行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口服654-2、消心痛等药,症状曾一度稍好转,但不久即复发,再服药却无明显疗效,入我院前仅能咽下流食,时有反食和胸骨后疼痛.入院时查体除较消瘦及轻度贫血貌外,无其他阳性体征.食管造影显示食管缩短并呈明显扩张,造影剂潴留,贲门关闭上移使食管下端呈袖袋回缩样改变,呈袋样向外下突出,造影剂通过贲门困难,贲门下可见一半月状膈上疝囊.  相似文献   
48.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75%~80%,脑转移总的发生率为20%,尸检为40%[1]。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及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不积极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4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3]。随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累及视路的颅脑肿瘤在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后,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方法选取16累及视路的颅脑肿瘤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12个月进行VEP检查。结果放疗后、放疗后6、12个月VEP的P100波波幅及潜伏期与放疗前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颅脑肿瘤的方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  相似文献   
5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影像表现特征和发展规律。资料与方法 对22例临床确诊为SARS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就其肺部病变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和病变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出现临床症状l-4天影像表现为阳性者18例,占82%;5—8天影像上为阳性者4例,占13%。多数患者的病灶首先发生在下肺野。进展期病变发展迅速,常累及多部位及双肺,不以肺叶或肺段分布。好转期一般在治疗后的8-12天。结论 SARS的主要影像表现为:(1)病变主要发生在肺的外围;(2)多部位受累,下肺野多于上肺野;(3)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有时不符;(4)病变变化迅速;(5)CT比胸片能早l-3天发现早期病变。熟悉SARS的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是可以做出明确诊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