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及发生坏死时 ,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慢性、渐进性的病理过程 ,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中间环节。有资料表明 ,目前 ,肝硬化病人已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的 4 3 %~ 14 2 % ,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居第二位 ,仅次于恶性肿瘤。因此 ,能否延缓、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西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虽然比较深入 ,但在治疗上并无特效良药。中医学虽无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病名 ,但依其临床表现 ,可归入“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的范畴。研究表明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有着潜…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利胆退黄汤对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一次性灌胃α-萘基异硫氰酸盐(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溶液(5mL/kg)造模,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造模48h后,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是10、20、40g/(kg·d),阳性药组给予茵栀黄颗粒1.6g/kg灌胃,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天,各组大鼠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分析血清指标、肝脏组织中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观察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指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大,排列无序不规整,显点状或灶性坏死,轮廓不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窦变大,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炎细胞浸润和脂肪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细胞大小大致相等。与阳性药组比较,利胆退黄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善较明显,血清中ALT、ALP、AST、γ-GT、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TC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胆退黄汤可降低调节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TBA的水平,且疗效优于茵栀黄颗粒。利胆退黄汤可能通过调节NTCP、BSEP mRNA的表达来改善胆汁淤积大鼠的肝胆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影响高原脑水肿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间诊治的63例高原脑水肿患者进行分析,按进藏方式分为汽车组(36例)、飞机组(27例),按治疗预后情况分为治愈组(57例)及死亡组(6例),对发病时间、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意识障碍程度、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汽车组与飞机组比较,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长、意识障碍程度重、并发症多、预后差;治愈组与死亡组比较并发症少、意识障碍程度轻;平均发病时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进藏方式、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并发症是影响高原脑水肿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高原脑水肿系高原地区特发急性重型高原病,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容易与其他有类似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导致误诊。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以高原脑水肿为门诊诊断的患者138例,其中6例误诊,误诊率4.4%,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当中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从而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altitude disease,AHAD)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2016-2017年间西藏军区总医院(海拔3 680m)高山科或ICU住院的249例AHAD患者设为病例组,具体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组(44例)、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组(121例)、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组(84例),此外,将急性暴露于海拔3 680 m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60例).病例组及对照组均在给予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采集尿液,检测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记录尿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AMS组和对照组相比,HAPE组和HACE组BUN、Scr、CysC、UA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是AMS组与对照组之间BUN、Scr、CysC和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APE组相比,HACE组BUN和Scr水平显著增高(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均出现不同程度尿红细胞、尿白细胞,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急性高原病的类型密切相关,肾功能损伤常见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高原脑水肿组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显著高于高原肺水肿组,损伤多处于肾功能代偿期.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探讨其对肝细胞凋亡进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造模法,每天连续两次灌胃白酒,每次间隔1h,连续5d后取肝组织切片,检测凋亡细胞指数和Bcl-2蛋白,并与护肝胶囊对照。结果橄榄解酒饮可显著降低凋亡指数、增加Bcl-2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解酒饮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而减轻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肝积康方对正虚血瘀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首次确诊为乙肝相关PLC并使用肝积康方辅助治疗的患者(中药组80例),并根据年龄及性别按照1:2的比例匹配未使用肝积康方的患者(对照组160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Cox17拷贝数在高原习服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取年龄、职业等相匹配的世居藏族组(n=20)、移居汉族组(n=20)和平原汉族组(n=18)受试者静脉血2 ml/人,提取DNA,通过定量PCR方法(染料法)检测Cox17基因的相对拷贝数。结果移居汉族的Cox17基因拷贝数最低,平原汉族的拷贝数较多,世居藏族的Cox17基因拷贝数最高。结论 Cox17基因的拷贝数变化可能是高原习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从黄芪中提取分离多糖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分析。方法采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黄芪均一多糖APS-Ⅰ和APS-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APS-Ⅰ和APS-Ⅱ进行结构及形貌特征分析。结果 APS-Ⅰ和APS-Ⅱ为均一多糖,APS-Ⅰ中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和半乳糖,且摩尔比率为29.12∶1.89∶4.00∶1.35∶1∶81.97;APS-Ⅱ中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且摩尔比率为50.46∶1.16∶1∶2.27∶2.66∶15.72∶7.86。IR显示APS-Ⅰ和APS-Ⅱ均为酸性多糖。ESEM观察显示APS-Ⅰ形貌工整,APS-Ⅱ形貌不规则。结论 APS-Ⅰ是一种呈丝带状结构分子量约为1.06×104Da的杂多糖,APS-Ⅱ是一种分子量约为2.47×106Da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