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3篇 |
内科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62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超声及血清125CA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125CA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癌患者109例。结果54例卵巢恶性肿瘤中,表现为囊性改变占9.5%;表现为囊实混合性为占64.6%;表现为实性改变占17.4%。超声检查及125CA在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上分别获得了90.8%、75.9%敏感度,96.4%、65.6%特异度,96.1%、68.3%阳性预测值,91.3%、73.5%阴性预测值,93.6%、71.6%准确度。超声检查比125CA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结论超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比125CA具有更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以降低漏诊率,是筛查卵巢恶性肿瘤的良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前,直肠指诊、血清PSA值测定、CT、MR和经直肠超声(TRUS)是诊断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TRUS以其简捷、经济、准确并可进行引导穿刺活检而得到临床医生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前列腺腺癌的声像图复杂多样,并不能以简单的外周区低回声结节来全面概括,本文旨在通过对31例前列腺腺癌的回顾性分析对其TRUS图像进行分型,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前列腺腺癌,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胰岛素持续输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用量、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4例,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灵R,另34例分次皮下注射。观察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疗效巩固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前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疗效持久。结论:对T2DM特别是新诊断的,T2DM同样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持续注射治疗,有利于残存β细胞功能的保护,从而达到血糖长期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肾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肾恶性肿瘤中超声造影无增强区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无回声的显示率(P<0.05);超声造影假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血流丰富或抱球型血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的准确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增加了肾恶性肿瘤内无增强区、假包膜及抱球型血流的显示率;超声造影提高了肾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增强CT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3D-CPA)超声参数血管指数(VI)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损害的能力。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CKD的患者进行3D-CPA检查及肾脏组织病理活检,计算VI值及病理学积分,正常对照组30例。超声测量结果与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临床CKD分期对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有不同的VI值;32例病变局限在肾小球(I组),VI值37.64%±9.97%与对照组VI值33.44%±4.31%相接近(P≥0.05),28例病变累及肾小管间质及血管(II组),VI值23.34%±12.12%小于I组和对照组(P<0.05);同时VI与CKD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V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类型;病例组在VI值正常时,其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在VI值降低时,其病变已累及肾小管间质或血管;VI值越小,CKD临床分期越高。 相似文献
16.
超声对胰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在胰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3例胰腺结核的声像图、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超声诊断率23.1%,误诊率76.9%。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弥漫型(2例)、局灶型(8例)、钙化型(3例)。结论 弥漫型可能是粟粒性胰腺结核的声像图特点,局灶型可以反映干酪性胰腺结核的声像图特点,但两者均缺乏定性诊断的特异性,钙化型结合结核史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肝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值范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肝杨氏模量值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9例,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9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4例。选择同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肝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测量并记录肝组织的杨氏模量值,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肝组织的杨氏模量值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的肝组织杨氏模量值最低,为(4.81±0.9)kPa。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后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的肝组织杨氏模量值依次增高,分别为(16.3±8.9)kPa、(17.8±4.8)kPa、(30.6±12.3)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7.95,P <0.01)。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的不同病因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杨氏模量值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原发性卵巢癌大网膜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CA125的关系.方法 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或网膜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总结其超声、CT及术前CA125值资料并比较.结果 4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发生大网膜转移者28例,超声发现23例,准确率为88.9%,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100%,其与CT检查对原发性卵巢癌大网膜转移有相同的诊断价值;大网膜转移者CA125值较无转移者高.结论 超声对诊断原发性卵巢癌大网膜转移有重要价值,大网膜转移与否与CA125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TVCDE)对宫颈癌的检测价值。方法:对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TVCDE检查,测量宫颈大小,探测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并计算其彩色像素密度(CPD)。结果:与对照组及CIN组比较,宫颈癌组宫颈的前后径与左右径明显增大,宫颈的血流信号显著增多(P<0.05)。宫颈癌组与CIN组比较,PSV明显增大(P<0.05),RI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TVCDE能较客观地显示宫颈局部病变及邻近组织器官的浸润情况,评价宫颈大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评估宫颈癌的分期、判断放化疗疗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双平面经直肠超声在诊断射精管囊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平面经直肠超声在诊断射精管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血精症、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与正常人均进行常规经腹和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有射精管囊肿者 ,测量射精管囊肿的三个径及对应前列腺的厚径 (D)、宽径 (W) ,并计算射精管囊肿的检出率和体积及前列腺的 D/ W值。结果 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射精管囊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 (15 .3%和 1.7% ;P<0 .0 1) ;血精症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射精管囊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人 (34.4 8%、 13.0 2 %和 2 % ;P<0 .0 1) ;增生前列腺 D/ W值与其内射精管囊肿体积呈正相关 [(0 .6 5± 0 .16 ) cm3和 (0 .6 7± 0 .2 7) cm3;r=0 .80 3,P<0 .0 0 1]。结论 射精管囊肿的发现对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前列腺及精囊疾病有重要意义。双平面经直肠超声正是能够早期发现射精管囊肿的一种实用性强而且准确度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