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药物也能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国内报告平均占10%。药物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较为常见,而且严重,现简述如下。一、药物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贫血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再障中以药物为原因,者较多。常见药物中以叙霉素和保泰松居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痉挛药、抗肿瘤药等。药物性再障的机理主要是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作用,产生中毒性骨髓损害,抑制了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由于药物持续抑制骨髓,则骨髓干细胞逐渐消耗,最终骨髓由纤维组织、脂肪组织所代替造成再障。有的…  相似文献   
72.
目前输血在各医疗单位广泛应用,对创伤、手术、贫血及出血性疾病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治疗措施。但是有些患者接受输血后也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如不及时发现处理,甚至危及生命。有些反应是属于患者机体状态,而有些则属于血液保存、输血技术、甚至责任心问题。而后者完全可以避免。本文就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问题作一介绍。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①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④细菌污染反应;⑤输血后血循环负荷过重;⑥空气栓塞;⑦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⑧输血后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我们对60例各型白血病伴有骨痛的患者给予骨髓内推注及肌注维生素D_2(或D_3)止痛,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 男37例、女23例,年龄16~74岁。全部经骨髓象检查确诊,急淋27例,急非淋27例、慢粒4例、慢粒急变2例。骨骼压痛者23例,自觉骨痛兼压痛者37例。60例中34例在化疗前先给D_2(或D_3);而另26例在化疗进行中或化疗间歇期,因骨痛未缓解加用D_2(或D_3)的。  相似文献   
74.
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为一原因尚未明的较罕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周围血液中血小板数呈持续性显著地增多,常伴有出血倾向,甚至血栓形成及粒细胞增多。1920年di Gugliemo氏首先叙述此病后,始引起医学界的注意。Epstein注意到本病常有出血倾向,因此称本病为出  相似文献   
75.
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um;6-MP;Purinethol)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常用药物之一,主要毒性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还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国内未见有使用6-巯基嘌呤而引起溶血的报道。我院一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因用6-MP而发生溶血性黄疸,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膜上的免疫球蛋白G(IgG)增高,但对ITP的骨髓巨核细胞上的抗体了解甚少。本文目的是研究儿童ITP骨髓巨核细胞膜上抗体。共观察61例,其中32例在急性期检查的,29例在缓解期检查的。32例中12例未经特殊治疗,20例经激素治疗。对照组是11例健康儿童。骨髓巨核细胞是通过胸骨穿刺而得,巨核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是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得。在ITP急性期不论是否接受激素治疗,其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绝对数和相对数比对照组皆多2倍以上。而  相似文献   
77.
78.
患者男,24岁。以双下肢突然瘫痪伴二便失禁半个月,口眼歪斜4天,于1988年2月23日入我院神经科。体检:神志清,右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左歪,脊髓受损平面在T_4以下,外周血检验白细胞50×10~9/L,其余均正常。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经激素等药物治疗病情基本稳定。1周后外周血检查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有下降,即做骨髓穿刺查骨髓象为增生极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中药葛根的酒精提取物葛根素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改善微循环的药理机制。方法:以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病人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及用其他抗凝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并以健康人群为正常空白对照,利用WTP-AII型可谓式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及SDI—III型血液自动计时粘度计检测等手段,观察葛根素和其他抗凝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等方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葛根素在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聚集率,改善血栓前状态,降低血液粘度等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具备单一性,符合在体外/或体内有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血栓,又不引起出血的特点,且副作用小,使用安全,药源广阔,结论:葛根素可以做为一种抗栓,改善微循环的首选药物投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0.
普鲁卡因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鲁卡因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0例疗效分析崔靖君,张紫芬,程惠馨,王孟学,徐丽莉,田融PNH是一种治疗较困难的血管内溶血性疾病。1982年以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发病机埋及中枢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在临床上采用了静脉滴注普鲁卡因疗法,获得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