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易复发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病综合征 (NS)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复发 ,出现频繁复发 (1年内复发 3~ 4次 )或强的松依赖者被称之为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 ,其病理类型可分为微小病变型肾病 (MCD)、IgA肾病 (IgAGN)、膜性肾病 (MGN)等。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2年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6 8例 ,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1] ,其中微小病变型4 2例 ,非微小病变型 2 6例。均为复发患者 ,复发 1次者36例 ,复发 2次者 32例。年龄 8~ 5 6岁 ,将其随机分为2组。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  相似文献   
92.
口服、注射、直肠及皮肤粘膜给药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为了满足病人多途径用药的需求,各种新剂型相继出现,直肠粘膜给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应用于治疗肠道炎症,通便等局部治疗。同时肠道给药在中医临床治疗特别是在中医急症治疗中也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口服制荆用于直肠给药的研究则比较少。美施康定因为其口服给药产生严重的患者不能耐受的胃肠道副作用而探讨改用直肠给药收到一定效果,但还未见报道用思密达和金双歧通过直肠给药法治疗腹泻的报道。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干预模式,认为青少年吸烟行为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和控制也需要学校、家庭、社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4.
我国近十余年来免疫球蛋白A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淑霞  王国蓉 《临床荟萃》2002,17(7):423-425
免疫球蛋白 A肾病 (Ig AN)是一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组织形态改变轻重悬殊 ,预后相差甚远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我国自 1984年首次报道以来 [1 ] ,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已确认是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患中最常见的类型。现就近十余年来国内有关 Ig A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流行病学Ig AN的发病率地区差异显著 ,从世界范围看以亚太地区尤其是日本、新加坡最高 ,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5 0 %。我国亦属高发地区 ,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 17%~ 37%。I-g AN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多数在 16~ 35岁之间 ,平均 30岁左右 ,男女之…  相似文献   
95.
从病人就医延迟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对预后的影响、干预措施的发展情况等方面,阐述了乳腺癌病人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为乳腺癌病人就医延迟的健康干预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和患者生存情况,并初步探讨影响伊马替尼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95例CML患者随访至2006年10月31日,分析患者的治疗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①慢性期组伊马替尼治疗后12个月95.5%患者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其中遗传学资料完整的52例患者中初治19例,复治33例,初治组治疗后6、12、18、24、30个月的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分别为84.2%、84.2%、89.5%、89.5%和94.7%,复治组分别为36.4%、39.4%、39.4%、39.4%和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组患者治疗后12、24、36、50个月预期生存率分别为(98.1±1.9)%、(87.8±7.1)%、(81.9±8.7)%和(81.9±8.7)%.②加速期组伊马替尼治疗后12个月70%患者获得CHR,10%获得MCyR;治疗后12、24和36个月预期生存率分别为(63.0±17.7)%、(15.8±14.3)%和(15.8±14.3)%.③急变期组伊马替尼治疗后6个月57.9%患者获得CHR;治疗后12、24个月预期生存率分别为(40.6±12.3)%和0.④对慢性期组进行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伊马替尼治疗前有无其他治疗是影响无进展生存和获得MCyR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①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用于CML慢性期,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作为替换治疗药物或用于加速、急变期治疗,因此伊马替尼应明确作为首选的一线治疗药物.②伊马替尼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CML也能获得一定血液学、遗传学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7.
王国蓉  蒋晓莲  王利萍 《护理研究》2007,21(22):1979-1981
从病人就医延迟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对预后的影响、干预措施的发展情况等方面,阐述了乳腺癌病人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为乳腺癌病人就医延迟的健康干预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为了比较先扩增、后诱导的两步法从脐血(CB)CD34+细胞和动员外周血(MPB)CD34+细胞诱导所得DC的产量及功能,将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的CB-CD34+细胞和MPB-CD34+细胞用FL、TPO、SCF、GM-CSF等细胞因子先扩增10天,然后加入GM-CSF、IL-4及TNF-α、CD40Ab、PGE2等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DC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能力,Transwell板检测DC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介导下的趋化功能.结果表明 ①扩增10天时CB组、MPB组细胞中CD14+CD1a-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40.48±16.85)% vs (28.07±23.19)%, P>0.05].但由于CB组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388.88±84.63倍vs 79.67±10.32倍, P<0.01),CB组CD14+CD1a-细胞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89.42±25.02倍vs 28.74±23.27倍, P<0.01); ②TNF-α/CD40Ab/PGE2条件下与TNF-α条件下相比,CB组和MPB组所得DC均表达更高的CD83[分别为(34.52±11.22)% vs (3.70±2.27)%、(36.69±13.36)% vs (7.34±3.364)%, P均<0.01]; ③CB组与MPB组在TNF-α/CD40Ab/PGE2诱导条件下所得DC均高水平表达CD83、CD86、HLA-DR、CD11c、CD54、CD40,CB组所得CD83+细胞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MPB组(198.72±117.53倍vs 33.95±6.19倍,P<0.01); ④CD40Ab/PGE2/TNF-α条件下CB与MPB来源的DC在刺激异基因T细胞增殖、IL-12的分泌[(16.2±4.31)pg/ml vs (13.5±4.1)pg/ml]以及SLC介导的迁移率[(28.09±7.76)% vs (18.5±3.47)%]上均无显著差别(P均>0.05).结论 在两步法培养体系下,CB-CD34+细胞与MPB-CD34+细胞来源的DC具有相同的功能,而前者产量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封闭方法对紫杉醇外渗性皮肤损伤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在左侧肋腹部前端、后端、右侧肋腹部前端、后端皮下注射紫杉醇注射液1 ml建立紫杉醇外渗动物模型.模型建立5 min后,距注射点5 mm环形注射生理盐水、低剂量地塞米松+利多卡因、高剂量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封闭处理.封闭处理后于D...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早期宫颈癌病人的围术期症状和症状困扰。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1月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宫颈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发放并当场收回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模块中文版问卷。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 post hoc test方法、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心症状中,术前睡眠不安得分最高;术后第1天~第21天疲劳得分最高;疲劳、疼痛得分分别在术后第14天、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妇科恶性肿瘤症状中,术前头晕得分最高;术后第1天昏昏沉沉得分最高,术后第2天~第14天腹胀得分最高;腹胀得分在术后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围术期中工作困扰得分最高,其次是一般活动、走路(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病人术后核心症状中疲劳最严重,疼痛持续时间最长;妇科恶性肿瘤症状中,术后2周内腹胀最严重,且持续时间最长;围术期中工作困扰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