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吸附疗法重型肝炎疗效。疗效27名患者使用330ml大分子树脂HA型灌流器进行血浆灌流吸附(治疗组),吸附过程血流量(100~150)ml/min,血浆灌流时间为2~2.5h,患者各治疗1~5次。同时设血浆置换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眚匀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精神状态及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吸附疗法在肝性脑病和降低胆红素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血浆置换疗法。  相似文献   
52.
王同显  佟琳如 《现代康复》1999,3(2):160-161
目的:探讨脐血的造血支持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脐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固相ELISA法检测34例脐血清和20例成人血清的GM-CSF、IL-3T IL-6含量。结果:脐血清GM-CSF、IL-3和IL-6含量分别为19.1±14.8、19.2±12.7和57.5±29.1pg/ml,成人血清GM-CSF和IL-6未测出,IL-3含量为2.2±2.9pg/ml,差异均有极显意义(P均<0.001)。结论:脐血含有丰富的造血生长因子,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化疗等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汉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 IR)基因分布多态性及其与其他人群的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进行KIR基因进行分型检测,统计不同KIR基因在青岛地区汉人群中的检出频率及其与我国中部地区、南部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KIR基因分布的比较。结果在青岛地区汉人群中,该试剂可检测的14种KIR基因和2种假基因均可检测到并表现出不同的分布频率。结论该地区不同KIR基因的分布频率有很大差异。所有抑制性基因检出率均高于相应的活化性基因的检出率;我国南、北方汉人群中KIR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很大,多种KIR基因的分布自南向北有渐增高的趋势;韩国和日本人群KIR基因分布频率与中国北方汉人相接近。  相似文献   
5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为人类最常见的酶缺乏,全球约有4亿人罹患不同程度G6PD缺乏,我国亦属高发地区.G6PD缺乏患者的红细胞不能有效抵御氧化损伤,在氧化剂药物的作用下或机体发生感染时可诱发溶血.目前,全球尚无国家或地区对健康献血者进行常规G6PD缺乏筛查,但有文献报道输注G6PD缺乏献血者的红细胞引发受血者溶血等不良事件.笔者拟就G6PD缺乏在输血医学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潜在风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初步探讨反复多次输血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与红细胞(RBC)同种免疫的关系,为RBC同种抗体阳性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RBC同种抗体检测采用常规方法;HLA Ⅰ、Ⅱ类抗原IgG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RBC不规则抗体阳性者HLA抗体阳性率为25.3(20/79), RBC同种抗体阴性者HLA抗体阳性率为10.8%(11/102),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P<0.01).结论:反复多次输血后RBC同种抗体阳性者更易产生HLA抗体.  相似文献   
56.
对血液批放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卫生部于2006年4月25日颁布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16章《血液隔离与放行》中对血液放行作了如下规定,"建立和实施合格血液的放行程序,并遵从以下原则:1)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7.
RFID在输血医学应用指南(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背景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首先由英国皇家空军用于识别本国飞机,随着其可靠性提高和成本降低,人们对该技术的兴趣不断增加。目前RFID的可靠性已足以支持生产工艺、医疗保健服务和安全控制的优化。国际输血协会信息技术工作委员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lood Transfusion Working Part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SBTWPIT)在全面分析RFID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骨代谢和骨转换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初次捐献(A组)和1年内捐献6次以上(B组)的健康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各39名,捐献前和捐献过程中均不服用钙剂。分别于采集前和采集后1 h内留取血液标本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捐献者血清骨钙蛋白(OC)、护骨素(OPG)、骨桥蛋白(OPN)和1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结果 A、B 2组采集后血清OC、OPG、OPN和CTX-I水平均明显高于采集前水平(均为P<0.01);B组采集前4项观察指标水平明显高于A组采集前水平(均为P<0.01);B组采集前OPG水平明显低于A组采集后水平,而前者OC、OPN和CTX-I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均为P<0.01)。结论以ACD-A抗凝、不服用钙剂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后骨代谢、骨转换活动活跃,长期反复捐献者骨转换长期维持较活跃状态,溶骨过程占优势。  相似文献   
59.
目前供应临床的血小板成分主要是常温(22±2)℃液态连续振荡保存的血小板,但研究表明22℃常温振荡储存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污染几率是低温储存的50倍,输人体内后可能会造成机体败血症的发生,并且储存时间不足5 d[1].深低温可长期大量储存血小板,并能够进行远距离运输,有效利用全血中的血小板成分,但血小板在深低温储存时所用的保护剂二甲基亚砜对患者有毒副作用,在洗涤去除的过程中会激活、损伤血小板而使其丧失临床应用价值[2-3].  相似文献   
60.
抗血小板治疗(APT)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常规,可单用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ASP),更常用ASP与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卡格雷或凝血酶受体-1抑制剂沃拉帕沙联合应用,这类患者若发生出血或因紧急手术需暂时逆转血小板抑制。综合现有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双联疗法与单药疗法比较缺血事件风险降低的同时出血风险也增高,且替卡格雷联合疗法的出血风险高于氯吡格雷、普拉格雷联合疗法。就血小板输注逆转抗血小板效应而言,逆转ASP效应较逆转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效应相对容易,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中的替卡格雷效应较难逆转。逆转标准双联疗法的抑制效应通常需要2个以上治疗量血小板,但现有证据并不足以支持出血的双联APT患者输注P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