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食管罕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92年3月—2008年3月共收治7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癌肉瘤48例,恶纤组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类癌5例(典型类癌1例、不典型类癌4例),淋巴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并发症发生率9.86%(7/71)。无手术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1%、54.00%、44.12%。结论食管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典型类癌、横纹肌肉瘤与平滑肌肉瘤预后较好,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非典型类癌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是首选及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2.
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EIN)制剂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食管癌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EIN,对照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EN)。两组病人术后均给予同等的热量和氮量,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8天分别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Ig G、Ig A、Ig M、CD3、CD4、CD4/CD8、NK细胞,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各项免疫和营养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血清蛋白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1 d。术后第8天,两组病人血清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指标Ig G、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缩短,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结论:老年食管癌术后应用EIN制剂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45例食管鳞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检测外周血清中IgG、Igh、IgM、C3、C4的含量,对比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食管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指标中IgG、IgA、IgM的含量,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0天与术后第1天比较升高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稍低,无显著性差异。补体C3、C4含量围手术期变化不明显。结论外科手术所致的创伤可以降低食管癌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术后随着手术创伤的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月期间来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1q和Hcy水平,分析高血压患者和血清补体C1q、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的补体C1q和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血清补体C1q和Hcy水平明显高于1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血清补体C1q、Hcy水平明显高于1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水平与血清补体C1q、Hcy水平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r=0.514,0.592,P<0.05)。结论 血清补体C1q、Hcy水平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系统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VSS)与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WOS)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国际肿瘤学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等中文期刊,检索年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纳入DVSS与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的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文献质量评价表,由2位经过该项目培训合格的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DVSS和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相关Meta分析。其中,安全性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输血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 结果通过文献检查,并追踪检索已获取全文的相关参考文献,共计8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纳入患者为1 118例。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DVSS组患者为499例,腹腔镜手术组为619例。这8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其中前瞻性队列研究为3篇,回顾性队列研究为5篇。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均为高质量文献。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①针对安全性方面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DVSS较腹腔镜手术具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SMD=-88.95,95%CI:-102.42~-75.47,P<0.001),住院时间显著缩短(SMD=-0.40,95%CI:-0.75~-0.06,P=0.02),中转开腹率显著降低(RR=0.37,95%CI:0.17~0.81,P=0.0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RR=0.67,95%CI:0.51~0.87,P=0.003)等优势,但2组患者的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0.39~1.50,P=0.43)。②针对有效性方面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SMD=3.21, 95%CI:-21.51~27.93, P=0.80),盆腔淋巴结切除数(SMD=-0.23, 95%CI:-3.06~2.60, P=0.87),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SMD=0.77, 95%CI:-1.69~3.23, P=0.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中,与腹腔镜手术相比,DVSS具有术中导致的患者出血量少、中转开腹率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是,DVSS因其费用昂贵而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食管内翻剥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于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五科进行治疗的2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食管内翻剥脱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术后生存时间在3年及以上者11例,1~3年者6例,术后5例发生死亡,病死率22.7%,其中有3例由于肺转移而死亡,2例由于其它原因死亡.结论 食管内翻剥脱术对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其创伤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分析2009-2012年208例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25.9%,在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吸烟、低肺功能、术后非硬膜外镇痛、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高龄患者应做好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能有助于减少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胸段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在食管癌转移中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315例食管癌手术中常规作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整块送病理检查。结果 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 2 6 7% ,转移度为 17 4 %。肿瘤不同部位、不同长度、不同侵犯深度、癌细胞不同分化程度与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结论肿瘤部位、长度、侵犯深度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对于胸上段、<3cm、高分化癌、T1等组食管癌 ,不可忽视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2年手术治疗24例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食管癌内瘤占同期食管恶性肿瘤的0.5%,多为息肉样腔内生长,有细短蒂与食管相连,个别是浸润性生长。癌-9肉瘤共存,瘤体多以肉瘤成分为主.癌多局限于蒂的基底部或瘤体表面,且多为早期。手术切除率100%,淋巴结转移率16.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男0为90.0%、62.5%、60.0%。结论食管癌肉瘤是一种侵袭性差,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的肿瘤。术前诊断率低。胃镜检查仍是最有价值的术前诊断方法,手术切除是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放化疗是否有效有待于讲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