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食管癌同时伴有肺部病灶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杰  杨冉  张伟  史可峰 《山东医药》2010,50(31):83-84
目的探讨食管癌同时伴有肺部病灶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食管癌同时伴有肺部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42%(14/76)。术后病理证实76例均为食管鳞癌;76例肺部病灶中肺癌37例(原发癌28例,转移癌9例),良性病变(肺结核、肺炎性假瘤、慢性炎症、肺错构瘤、肺囊肿、肺隔离症、支气管囊肿、肺纤维瘤、肺硬化性血管瘤、良性肉瘤)39例。结论食管癌同时合并肺部病灶并非全是肺转移。在排除其他器官转移的基础上,尽可能明确肺部病变的病理性质,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放疗致食管穿孔的疗效。方法对40例食管癌放疗致食管穿孔患者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结果 4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7 d可进流质饮食,术后15 d可进半流质饮食。18例出现并发症(心律失常、吻合口瘘、呼吸衰竭等),均行相应处理。术后30d内死亡4例,36例存活患者1、3、5 a生存率分别为60.00%、26.92%、21.05%。结论 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放疗致食管穿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过去采用直接在颈部解剖、游离食管、拉胃和食管包套的方法进行吻合。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作用改进的方法对99例食管癌作了食管胃吻合。在胸锁乳突肌内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颈前肌群在术从胸内伸至颈部的手指的引导下切开,这样就避开了喉返神经。然后提拉胃粘膜下血管的缝扎线,胃可轻易提至颈部,胃的血运好。加之食管、胃前壁是单层吻合,所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改进的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易掌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乐  王卫杰  杨晓娟  黄云  卢大雷 《河北医学》2021,27(9):1423-1426
目的:通过研究ACE2和Collectrin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体内的表达情况,探讨ACE2和Collectrin在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两组:WKY对照组和SHR组,采用RT-PCR检测大鼠肾脏组织ACE2与Collectrin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简化操作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该研究将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利用残胃重建消化道,探讨胰脾胸腔易位在残胃食管吻合术中的价值.方法 10例既往接受过胃大部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经左胸切口切除病变,保留胃短动脉,充分游离残胃,将脾脏和胰腺体尾部自后腹膜解剖后置入胸腔,行主动脉弓上或弓下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术.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及预后满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和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 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残胃可以作为良好的食管替代物,胰、脾胸腔易位利于残胃食管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改良舌状浆肌瓣覆盖颈部食管胃黏膜吻合术对于预防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作用,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改良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颈部食管胃/下咽胃吻合术的30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吻合口愈合情况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11例(3.6%).术后两周X线检查见钡剂通过顺利,吻合口呈直线状.其中94例术后3~6个月行食管镜检查,见吻合口黏膜光滑直径1.0~2.0 cm,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正常,未见返流性食管炎征象.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对预防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有较明显的作用.其抗返流作用与吻合口前壁突入胃腔类似瓣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2例贲门癌患者共清扫淋巴结1494枚,平均11.32枚;淋巴结转移总数为471枚,平均3.57枚;淋巴结转移度为31.53%,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89例(67.42%),主要转移部位为贲门旁、胃小弯、胃左动脉旁、胃大弯。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发生转移组89例和未发生转移组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病变直径及病理分型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病变直径以及病理分型为贲门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贲门旁、胃小弯、胃左动脉旁、胃大弯是贲门癌淋巴结最常转移的部位;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病变直径以及病理分型为贲门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贲门癌胸内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贲门癌患者胸内淋巴结转移率。方法总结1999年至2006年5月期间51例贲门癌手术术中常规清除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结果胸内淋巴结癌转移率为29.4%(15/51),转移度为19%(51/268)。结论贲门癌患者清除胸内淋巴结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理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267例术前分期在cT3N0M0之前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右胸入路组(淋巴结清扫应用现代二野清扫)与左胸入路组(应用传统二野清扫),比较两种方法 对食管癌pN分期的影响.结果 右胸入路组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度是7.5%,左胸入路未清扫上纵隔;右胸入路组腹部淋巴结转移度21.1%,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11.3%,P<0.01);术后病理分期左胸入路组N0 134例,N1a1例,N1b 3例,N2 10例,N3 2例;右胸入路组N0 88例,N1a 3例,N1b 7例,N2 15例,N3 4例;右胸入路组pN分期上升显著高于左胸入路组(P<0.05).结论 右胸入路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使pN分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0例75岁以上的高龄食管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占同期食管癌切除术的2.11%(30/1421),治疗效果良好。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治愈率93.33%,死亡2例,病死率6.67%。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不应受到年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