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1.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呼吸道感染患儿粒细胞减少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9例呼吸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和61例吸道感染但粒细胞正常患儿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的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结果:99例呼吸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患儿血清中,34例(34.3%)B19 IgM抗体阳性,61例对照组患儿血清中10例(16.4%)B19 IgM抗体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细小病毒B19与呼吸道感染粒细胞减少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山市PKU、CH、G6PD缺乏三种疾病新生儿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建立中山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法 ,了解PKU、CH、G6PD缺乏的新生儿发病率。方法  10 783例新生儿分别在出生时采脐血肝素抗凝和出生后 4 8h~ 72h采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斑。G6PD缺乏的筛查采用脐血荧光斑点定性试验测定G6PD活性 ,PKU筛查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滤纸干血斑中Phe含量 ,CH筛查采用DELFIA法检测滤纸干血斑中TSH含量。结果 CH发病率 1/ 2 6 96 ,G6PD缺乏检出率 3 4 6 % ,未检出PKU。结论 新生儿筛查是PKU、CH、G6PD缺乏患儿得到早期诊治避免发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的有效手段 ,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妊高征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分析,寻求对妊高征的病情预测和早期诊治的措施。方法:将68例妊高征孕妇与正常妊娠60例及非孕育龄妇女65例作对照,分析三组之间四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妊高征孕妇与正常妊娠组及非孕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妊高征孕妇产后各参数值与产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对评价血小板凝血功能及预测妊高征病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妇女血液微量元素变化情况。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分别测定294例孕妇和47例健康妇女(对照组)Se、Mn、Fe、Cu、Zn水平。结果Se,与对照组(79.524±10.55μg/L)比较,早孕组(72.16±9.48μg/L)、中孕组(72.40±11.58μg/L),P〉0.05,晚孕组(56.76±13.85μg/L),P〈0.01;Mn,与对照组(15.00±3.25μg/L)比较,早孕组(14.10±3.73μg/L)、中孕组(15.57±3.49μg/L),P〉0.05,晚孕组(24.24±5.43μg/L),P〈0.01;Fe,与对照组(18.64±3.76μmol/L)比较,早孕组(22.20±4.68μmol/L)、晚孕组(12.68±4.31μmol/L),P〈0.01,中孕组(17.76±6.13μmol/L),P〉0.05;Cu,与对照组(16.28±2.69μmol/L)比较,早孕组(23.28±5.62μmol/L)、中孕组(25.48±3.45μmol/L)、晚孕组(28.82±4.36μmol/L),P〈0.01;Zn,与对照组(12.83±1.16μmol/L)比较,早孕组(10.85±2.17μmol/L)、中孕组(9.71±1.70μmol/L)、晚孕组(7.81±1.36μmol/L);P〈0.01。结论健康孕妇微量元素水平反映了微量元素之间协同、拮抗作用。随着妊娠期的推移,Fe的下降导致Mn的水平上升,Se的水平下降;而Cu的水平不断上升导致Zn水平不断下降,妊娠晚期各元素水平上升或下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术后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患者血清CA15-3及CEA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良性肿块组与乳腺癌组CA15-3及CEA检测结果差异显著,血清CA15-3及CEA用于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较高(97.6%及96%),但敏感性较低(30.5%及13.9%);血清CA15-3异常的乳腺癌患者,术后CA15-3明显下降;CA15-3与CE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不高.结论 CA15-3及CEA在诊断早期乳腺癌时虽然特异性很高,但由于敏感性太低导致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二者联合应用对提高诊断效率意义不大,当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较高时,可以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尚需寻找更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性激素动态变化与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性激素定量测定的方法.动态检测10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性激素的含量,分析患者性激素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的关系。结果 各组伤后12h内血清雌二醇、孕酮和睾酮升高,而GCS≤12分(中、重型)组雌二醇伤后1d和3d内持续增高,GCS为3~8分(重型)组在受伤后3d睾酮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忤激素含量与GOS呈正相关。结论 颅腑损伤患者性激素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早期雌二醇增高对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性激索减少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提供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年419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在4196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739例,阳性率17.61%,男女性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22.66%.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一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在一岁以内的患儿中,小于半岁的患儿阳性率不到1%,远小于半岁至1岁患儿的阳性率(9.7%),春、夏季发病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好发于一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全年均可发病.半岁以下婴儿阳性率太低,检测肺炎支原体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术后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6年5月间血清CA15-3及CEA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良性肿块组与早期乳腺癌组CA15-3及CEA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清CA15-3及CEA用于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较高(97.6%、96%),但敏感性较低(30.5%、13.9%)。血清CA15-3异常的乳腺癌患者,术后CA15-3明显下降,CA15-3与CE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不高。结论 CA15-3及CEA在诊断早期乳腺癌时虽然特异性很高,但由于敏感性太低导致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两者联合应用对提高诊断效率意义不大,当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较高时,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尚需要寻找更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组合,观察其对IFN、阿德福韦酯(ADV)的治疗效果,寻求抗病毒药物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HBeAg阳性患者165例,根据所测HBV 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IFN治疗组及ADV治疗组,48周时观察不同药物在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IFN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率、HBV DNA水平下降(≥2lg拷贝/ml)的患者比例、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与ADV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HBeAg定量下降≥500.00 COL/ml的患者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提示随着HBV DNA及HBeAg定量的增高,IFN和ADV的疗效依次下降,表现在ADV治疗组更为明显,显示在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IFN疗效明显优于ADV.结论 根据HBV DNA及HBeAg定量的高低,对选择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Ⅴ活性4项血凝指标在妊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DIC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Ⅴ活性测定共3815例(正常非孕妇女314例,正常孕妇3121例,其中DIC患者16例)。结果:DIC和正常孕妇与正常非孕妇女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凝血因子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正常孕妇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妇女(P<0.05),并且DIC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01)。结论:产前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治疗DI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