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背景 肠内营养是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最佳启动时机尚存在争议。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入院24 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选关于入院24 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7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入院24 h后进行肠内营养或经口饮食,或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3项RCT,包含1 1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病死率〔RR=0.61,95%CI(0.39,0.95),P=0.0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RR=0.56,95%CI(0.36,0.86),P=0.009〕、胰腺感染发生率〔RR=0.55,95%CI(0.33,0.91),P=0.02〕、治疗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MD=-2.18,95%CI(-2.55,-1.80),P<0.000 01〕低于对照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干预措施为入院后直接进行肠外营养时,试验组患者病死率〔RR=0.28,95%CI(0.11,0.73),P=0.009〕、MODS发生率〔RR=0.40,95%CI(0.20,0.79),P=0.009〕、胰腺感染发生率〔RR=0.50,95%CI(0.25,0.98),P=0.04〕低于对照组。 结论 当前研究证据表明入院24 h内肠内营养治疗SAP疗效较好,入院24 h内启动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0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阿霉素所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培养,取2~3代细胞进行试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作为干预因素;阿霉素组:接受0.5 mg·L-1阿霉素作为损伤模型;苦参碱+阿霉素组:接受0.5 mg·L-1阿霉素和不同浓度苦参碱(50,150,200 mg·L-1)作为干预因素;苦参碱组:接受不同浓度苦参碱(50,150,200 mg·L-1)作为干预因素。以上各组相应干预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9c2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利用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阿霉素组相比,苦参碱+阿霉素组H9c2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改善。结论:苦参碱对阿霉素所致H9c2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303.
和淑玲  王倩倩 《光明中医》2014,(5):1082-108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老年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结果 12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在经相应治疗及护理后,共治愈88例,好转28例,死亡8例,治疗总有效率93.55%,共出现14例并发症。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4.
目的 分析烟台市成人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19年在烟台市5个区抽样调查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其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05.
目的 探讨烟台市2012 - 2018年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病死亡流行趋势以及疾病负担,为制定本地化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烟台市2012 - 2018年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运用Joinpoint回归计算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病和死亡流行趋势,采用WHO推荐的疾病负担分析方法,计算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结果 烟台市2012 - 2018年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年均报告发病率546.40/10万(标化发病率273.56/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232.93/10万(标化死亡率104.76/10万),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APC分别为11.55%和9.25%;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分别为 - 1.82%和 - 6.34%。烟台市脑卒中的DALYs强度为17.35人年/千人,冠心病急性事件的DALYs强度为11.51人年/千人,二者死亡负担所占比例均大于失能负担,且男性DALYs强度均高于女性。60岁以后均明显增加,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结论 烟台市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应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有效和适合烟台当地特点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降结肠系膜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P的腹部CT资料,并计算AP的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结果:(1)82例中,轻度AP 3例(MCTSI为0~2分),中度38例(MCTSI为4~6分),重度41例(MCTSI为8~10分)。系膜密度增加和(或)系膜内血管边缘模糊、不伴系膜内血管周围积液25例,系膜密度增加和(或)系膜内血管边缘模糊、伴系膜内血管周围积液7例。(2)AP累及降结肠系膜受累程度与其MCTSI评分有相关性(r=0.526,P0.01)。结论:AP累及降结肠系膜的CT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07.
目的人体内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是胶质瘤。胶质瘤早期即可形成无边界浸润性快速生长,为高度侵袭性且易复发的脑肿瘤,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有关胶质瘤的浸润性和瘤周水肿区分界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累及右侧肾上腺(right adrenal gland,RAG)的CT表现及其与胰腺外炎症(extrapancreatic inflammation o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EPI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行全腹CT扫描AP患者的资料,着重观察RAG改变,并计算出EPIC评分。结果:1EPIC评分0~3分36例,4~7分59例;2RAG受累16例,表现为局部边缘与胰周积液分界不清,可合并RAG密度降低、形态异常等;3AP累及RAG的CT表现与其EPIC评分有相关性(r=0.3587,P0.05)。结论:CT可充分显示AP累及RAG的情况;RAG的受累情况与A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9.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asic core promoter,BCP)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40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CLF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ititis B,CHB)组(369例)和ACLF组(34例),并根据预后将ACLF组患者再分为缓解组和恶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CLF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评价该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ACLF组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高于CHB组(P<0.05),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白蛋白(albumin,ALB)均显著低于CHB组(P<0.05)。ACLF组和CHB组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组患者G1896A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BiL、ALB、G1896A突变均是发生ACL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上4项指标联合诊断ACLF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93.22%;缓解组和恶化组患者的A1762T/G1764A、G1896A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的前C区G1896A突变率显著增高是ACLF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CP区A1762T/G1764A突变与ACLF发病的关系可能并不紧密。  相似文献   
310.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调节相关蛋白基因(Regulatory Associated Protein Of m TOR,complex 1,RPTOR)潜在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 048例HCC患者和1 05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肿瘤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候选的RPTOR基因潜在功能性SNPs(rs3751934CA、rs1062935 TC、rs3751932 TC及rs12602885 GA),应用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未发现RPTOR基因单个SNP位点与HCC遗传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关联;进一步按年龄、性别、民族、吸烟史、饮酒史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RPTOR rs1062935多态性位点与HCC遗传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关联(OR=1.48,95%CI=1.01~2.18),而且该SNP位点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48)。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RPTOR基因rs1062935位点可能与HBV相关HCC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