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42.
文献报道 ,开腹手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率高达 90 % ,由此还可导致许多其他并发症 ,如肠梗阻、不育等。据统计 ,接受腹部中、小手术患者中的 0 .95 %、大手术患者中的 3.3%在术后 2 4年中因粘连性肠梗阻需再次手术治疗 [1 ]。最近一项调查发现 ,有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腹膜均有一处以上的粘连 [2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腹膜粘连的预防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1 腹膜粘连的形成机制Buck man和 Almddhl[3] 等研究证实 ,机械性损伤、组织缺血、异物刺激及腹膜炎等导致的浆膜损伤是腹膜粘连的主要诱因 ,但其是否形成永久性纤维性粘连则主… 相似文献
43.
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之一。但远期疗效差,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我们应用胸腺肽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患者由于脾脏病理性功能增强,导致了循环血液中的血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但血细胞减少的程度、范围是否有一个量化的指标?近15年来,笔者经治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脾亢患者278例,占同期收治门静脉高压性脾肿大病例的90%,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α-干扰素(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9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35例,与单用IFN-α组34例。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时,治疗组HCV RNA阴转率为66.6%(22/33)、69.7%(23/33)和57.6%(19/33),明显优于对照组38.2%(13/34)、44.1%(15/34)与32.4%(11/34),P〈0.05;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高于IFN-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下降,除治疗组有2例因溶血性贫血而脱落,余均完成疗程,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优于单用IFN-α,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6.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47.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我院采用a-lb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0.
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指标。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8例绞窄性肠梗阻和104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筛选了10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指标:(1)腹痛无缓解或腹胀加重;(2)体温38℃以上;(3)脉搏100次/分以上;(4)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5×109/L;(5)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90g/L;(6)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7)有腹膜刺激征;(8)腹腔穿刺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9)影像学显示肠袢固定性扩张加重;(10)休克。本组绞窄性肠梗阻108例患者中符合2项以上指标者占92.6%;单纯性肠梗阻组104例患者中符合2项指标者仅1例,3项以上指标为0。结论在确诊肠梗阻的基础上,符合2项以上上述指标者即可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