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TN)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甲状腺彩超检查的重点人群及是否应将其列为常规体检项目。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3664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血脂、血糖、血压等检测。其中8596例体检者同时进行甲状腺外科触诊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测发现TN的236例体检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体检人群TN检出率为47.43%。外科触诊检出TN的体检者经甲状腺超声均检出TN。随着结节直径的增大,外科检出率逐渐升高,直径1cm以上的TN外科检出率>50%。TN如不伴甲状腺增大对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胺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胺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无影响。甲状腺超声检查异常的各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检出TN的体检者比较,检出TN的体检者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在体检人群中的检出率不低,但多数为良性结节,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重点人群和有条件的地方应推荐做甲状腺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用分层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5.76%),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46例儿童眼球内病变的CT表现,进一步认识CT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儿童眼球内病变进行CT检查,层厚层距2mm~3mm,CT检查使用Picker IQ T/C和Picker 5000型CT机。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35例,其中双眼4例,单眼31例;眼球内肿块合并钙化33例,眼球内弥漫性密度增高影,无钙化2例;视神经增粗4例;眼球增大8例。Coat病8例,眼球后部V字形高密度影境界清晰,无钙化。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3例,患侧小眼球,前房浅,眼球内晶体与视神经乳头相连的条带状高密度影。结论:CT检查是发现和诊断儿童眼球内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显示其特点,基本能得到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4.
目的:分析肝脏多发血管瘤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36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及随访证实的肝脏多发血管瘤,全部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找。注射造影剂后20—25秒行动脉期扫描,50—60秒行门脉期扫描,5—10分钟行延迟扫描。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动脉期病灶大多呈实质性增强或边缘结节状强化,密度类于主动脉或肝动脉;静脉期病灶呈一致性高密度或向心性充盈;延迟期大多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增强。结论:三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脏多发血管瘤的供血情况,是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90例,年龄45~75岁,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肠溶阿司匹林0.1 g qd,阿托伐他汀组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总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微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IMT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降低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组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变化值与IMT的变化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除与降脂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抑制内皮细胞微粒释放有关。阿托伐他汀不仅在降低LDLC上优于辛伐他汀,而且在降低内皮细胞微粒上同样优于辛伐他汀,由此推测阿托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于辛伐他汀可能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96.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C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5年,我们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C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动态CT增强扫描时肝实质一过性强化(THAE)征象,探讨其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96例原发性肝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全部病例先做上腹部常规螺旋CT平扫;注射造影剂后20~25s行动脉期扫描,60~65s行门静脉期扫描,部分病例行5~10min延迟扫描。结果21例(10.7%)共发现28处肝动脉期THAE,其中25处(89.3%)平扫时未显示密度异常,3处(10.7%)呈稍低密度灶。所有21例THAE在动脉期均呈均匀高密度影,门脉期均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其形状多为楔形或扇形。结论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它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8.
患者女,36岁。因接种人乳头状病毒(HPV)疫苗后1周出现左眼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感,逐渐加重伴有眼球转动痛于2020年5月16日就诊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既往有口干、眼干病史。眼部检查: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3.50DS/-0.50DC×30°→1.2,左眼BCVA-3.00DS/-1.00DC×30°→0.15;右眼眼压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9.3 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均无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楚;左眼视盘鼻侧边界模糊不清(图1A),双眼视盘颞侧萎缩弧,视网膜平复,黄斑中心凹反光存在,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右眼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结果均正常。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2DM住院患者164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内皮细胞微粒(EMP)水平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收集相关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R 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超声测定IMT值分两组,T2DM伴颈动脉硬化(CAS)组(120例),T2DM无CAS组(44例)。与T2DM无CAS组比较,T2DM伴CAS组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P<0.01),EM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R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P、LDLC、BMI是CAS独立危险因素(EMP OR=1.382,P=0.023;LDLC OR=5.992,P=0.050;BMI OR=1.837,P=0.01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EMP、LDLC、BMI与IMT增厚有关,为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评估其大血管病变风险。  相似文献   
100.
骨性胸廓损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骨性胸郭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准直宽度3~5mm,螺距1~1.5,重建间隔2~3mm,利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法三维重建(SSD),观察骨性胸廓损伤的程度。结果:42例中共有79处骨折,轴位图像显示77处,MPR图像显示79处,SSD显示71处骨折。MPR图像上可清楚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SSD图像立体结构显示良好,病变整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从不同位置和角度得以观察。结论:MPR和SSD图像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有明显优势,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