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123.
124.
目的采集河北省体检中心5万多人3年查体资料,分析高血压流行病学及患病率的动态变化,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河北省体检中心近年查体人群,进行身体一般情况、既往史和血压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3年变化:高血压总患病率连续3年略有降低,老年组患病率最高约为总患病率的2~2.5倍,其3年降低趋势最明显;(2)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变化:男性高血压的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2倍;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3年变化不大,女性明显降低;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明显上升;(3)高血压不同分期3年变化:高血压Ⅱ期和Ⅰ期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显著上升,3年期间老年人高血压Ⅱ期患病率明显降低6%,年轻老年人略有降低3%,中青年患病率略有增加;3年期间各年龄组高血压Ⅰ期的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4)性别与高血压分期3年变化:男性高血压Ⅱ期和Ⅰ期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明显上升,以老年男性高血压II期最高达到19.09%,为青年男性的2.22~3.3倍;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差异最大,为青年女性的18.45~27.88倍。结论河北省体检人群3年中高血压总患病率轻度降低,女性降低趋势显著;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降低趋势大于其他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女性高血压发病受年龄影响更大,男性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12外显子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800例高胆固醇血症(HTC组)、500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BTC组)及385例正常对照者(NC组)LDL-R基因第12外显子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结果 HTC组、BTC组、NC组LDL-C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HDL-C水平在NC组、HTC组、BTC组依次降低(P均〈0.05),HTC组与BTC组的BM I水平明显高于NC组(P均〈0.05);HTC组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TC组、NC组(P均〈0.05);不同基因型中TC、LDL-C、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显示,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关联显著。结论 LDL-R基因第12外显子Asp589CysfsX12框移突变存在多态性,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使用阴茎背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该术式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保证阴茎背神经总体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切断阴茎背神经的分支,降低阴茎头的超常敏感性,提高射精敏感阈值,延长潜伏期,从而达到治疗早泄的目的.我科采用该术式治疗原发性早泄1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7.
女性盆腔结构紧密,卵巢位置易受膀胱、肠管充盈状态及占位病变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卵巢肿瘤CT与病理,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8.
陈慈煦教授,江苏南京人,生于1913年10月10日,卒于1983年11月5日,享年70岁。早年受业于南京名中医杨伯雅,深得其传。自1940年行医于贵阳,解放后曾任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授兼医疗系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等职,是我省著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年整,以中医内科学著称。他的著述甚多,“谈辨证论治”一文能反映陈老一定的学术思想,故特选登如下,以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9.
本研究用光镜和电镜结合的PAP技术,研究了人皮肤内足阳明经络线上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发现皮肤内一部分肥大细胞的颗粒有P物质样物质,同时肯定了某些肥大细胞的颗粒有VIP样物质。观察到P物质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多在网状浅层,其数量仅为甲苯胺蓝染色的肥大细胞数的3-7%。由于对照切片均阴性,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所用的Somagyi和Takagyi固定液比Bouin氏改良液更适于肥大细胞颗粒内这两种肽的免疫染色,前者比后者固定的标本免疫反应强,定位清楚。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液基细胞学技术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utocyteprep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择1000名宫颈癌高发地区已婚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标本采集及细胞学诊断、阴道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细胞学诊断采用TBS(the bethesda system,TBS)诊断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鳞状细胞癌。分级诊断遵循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相差一级的原则。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 Autocyte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符合率鳞状上皮癌2/2,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检出4/4,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检出87.50%(14/16);分级诊断的准确率鳞状上皮癌、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分别为2/2、4/4和62.50%(10/16);细胞学诊断的假阴性率分别为0(0/2)、0(0/4)和12.50%(2/16)。结论 Autocyteprep液基细胞学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尤其是对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宫颈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