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5所教学医院(13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CLSI 2011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1年1 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59 2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 872株,占28.5%,革兰阴性菌42 415株,占71.5%。金葡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平均分别为50.6%和74.6%。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RSA中有73.3%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CNS中有88.2%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对所测试的抗菌药(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中PSSP所占比例较2010年均略有升高,PRSP的检出率均有所下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0.7%、38.5%和13.8%。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4%~6%。不动杆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占88.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0.4%和61.4%。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仍有少数泛耐药株。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在某些科室内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检测中国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耐红霉素株的耐药基因,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6-2008年间从全国11个医疗中心收取的,共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对其中耐红霉素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共有164株(95.9%)对红霉素耐药,除了2株细菌以外都呈现出高水平耐药(MIC≥256μg/ml)。其中有104(63.4%)株只携带ermB基因,59(36.0%)株同时携带ermB和mefA基因,仅1株细菌单独携带mefA基因。同时携带2个耐药基因的血清型主要是19A和19F,它们都显示同样的PFGE形式(C型)。结论:中国儿童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耐药率很高,其主要的耐药机制是由ermB基因介导的。同时携带ermB 和mefA两种耐药基因的血清型主要是19A和19F,它们与Taiwan19F-14 克隆具有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儿童感染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株分子特征、PVL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PVL阳性MRSA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病例临床特征;采用PCR联合测序对MRSA临床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应用分段PCR扩增PVL基因,拼接序列与日本ST30 CA-MRSA菌株NN1的PVL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序列变异与STs分型之间的关系,构建系统树对PVL基因的系统发生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6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73例PVL阳性MRSA感染病例中:皮肤软组织感染35例(47.9%),肺炎27例(37.0%),其他严重感染及健康儿童分离株中也检测到PVL基因;社区感染55例(75.3%)。感染菌株MLST分型共有9种,最常见的3种为ST59、ST910、ST338,分别占53.4%、17.8%、9.6%。PVL序列检测及比对结果:共发现9个核苷酸位点变异,其中3个为非同义突变(16 C→A,62 C→T,527 A→G),其余均为同义突变;有9种不同的单体型序列,各STs分型在9种序列中呈散在分布;所研究的MRSA 71株为H型,仅2株R型。PVL阳性MRSA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达94.5%、86.3%和82.2%。结论 PVL阳性MRSA分离株来源广泛,以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肺炎为主;分子分型以ST59型最为常见;lukSF-PV序列高度保守,序列变异主要为H型,R型罕见。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CAP)和医院感染性肺炎(HAP)的病原分布,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社区和医院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标本进行病原检测,用KB法测定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117例CAP共检出138株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89株(64.5%),病毒42株(30.4%).细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55.0%)、大肠埃希菌(18株,36.7%)为主,前者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后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性较高.CAP中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34株,81.0%),起病时间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58例HAP中47例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HAP共检出54株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18株,46.1%)及肺炎克霄伯菌(9株,23.1%),两者均有较明显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HAP共分离病毒8株,均为RSV,起病时间集中于11月至次年3月.HAP及CAP中G-杆菌产ESBLs菌分别占31.58%及38.64%.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及选用抗生素,应考虑到医院内及社区感染的敛病菌谱差别及其耐约情况.住院患儿应注意预防、积极治疗VAP.RSV为冬春季节HAP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RSV感染患儿应采取有效隔离,避免引起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55.
2007年CHINET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7年我国不同地区12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 K-B 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 共收集CHINET 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2所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6 527株,肺炎克雷伯菌3 051株,催产克雷伯菌206株.其中儿童分离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4.0%(1 566/6 527)和 17.8% (542/3 051).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平均为55.0%(12.3%~72.1%)和44.9%(15.4%~ 70.6% ).各医院ESBLs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都保持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0%.产ESBLs株对上述3种药物的耐药率也均低于20%.50%以上的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5所医院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1株,大肠埃希菌2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其中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为泛耐药株,占0.7%(20/3 051).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不同地区的分离株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和药敏试验结果存在差异,儿童分离株中产ESBLs检出率上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6.
  • Soriano A,Marco F,Martinez JA,et al.Influence of vancomycin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J].Clin Infect Dis,2008,46(2):193-200.
  • Sun W,Chen H,Liu Y,et 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s from 14 cities in Chin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9,53(9):3642-3649.
  •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Eigh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1998,M100-S8.
  •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Six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06,M100-S16.
  • Lahey Clinic.Amino acid sequences for TEM,SHV and OXA extended-spectrum and inhibitor-resistant β-lactamases[EB/OL].URL:http://www.lahey.org/studies/webt.asp.
  •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2010,M100-S20.
  • 沈继录,朱德妹,吴卫红,等.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4):408-414.
  •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June 2010 Update),2010,M100-S20-U.
  • >>更多...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气泡式管理策略应用于儿童定点医院新冠门急诊及新冠病房内人群的实施效果。方法 前瞻性观察2022年3月1日—5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内接受诊治的儿童和工作人员,调查其在气泡管理策略下奥密克戎变异株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763名患儿(其中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432例)和98名工作人员。观察期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均为0。结论 气泡式管理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用于儿童定点医院对高风险区域的管控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8.
    背景 中国儿童细菌耐药监测组(ISPED)2015年成立后,每年对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此代表中国监测儿童细菌耐药情况.目的 对我国儿童细菌感染和耐药现状进行监测汇总,以期指导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设计横断面调查,ISPED要求成员单位统一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条件和方法,要求以统一格式上...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某沙门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研究所需196例临床粪便标本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细菌室,以细菌室培养结果为沙门菌检测阳性“金标准”,将试剂盒检测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灵敏度、特异度、精密度、约登指数、Kappa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交叉反应和抗干扰能力评价沙门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性能。结果该沙门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诊断灵敏度为89.33%,诊断特异度为95.04%,CV值为10.11%,精密度良好,约登指数为84.37%,Kappa值为0.85,AUC为0.93。与细菌培养的结果对比显示,此试剂盒检测结果与培养结果有极好的一致性。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此试剂盒不会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抗干扰能力结果显示Cary-Blair氏运送培养基不会干扰该试剂盒的检测。结论沙门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对检测肠道沙门菌感染有较高的病原学检测价值,其操作简便,可作为肠道沙门菌感染快速检测以及流行病调查方法学补充。  相似文献   
    60.
    2010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5 08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的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 2010年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14所医院共收集5 080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1.2%分离自住院患者;69.9%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平均为15.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18%。昆明一医院的分离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8%,对其中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4所医院中最高者;北京一医院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0%左右,甘肃省一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除头孢哌酮和氨曲南外)耐药率均低于20%;上海一儿童医院的分离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5%。从ICU分离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门诊、内科、外科和整体分离菌的耐药率(P=0.001)。各医院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7%。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本次有轻微下降趋势。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ICU仍应是监控重点。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医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