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2例宫颈癌病人行体外 腔内放射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饮食护理和对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结果52例病人经体外 腔内放射治疗及护理,在原发灶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明显减轻了并发症带来的不适与痛苦。结论对放射治疗并发症采用的护理对策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直肠癌手术病例共13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82例,开腹手术56例,对比2组手术的近期疗效,包括手术根治性、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合并症等几方面.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分别为(103.0±93.1)mL和(158.0±130.1)mL,术后使用镇痛人数分别为18(22.0%)和29(51.8%),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和(2.8±0.9)d,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3.3±1.0)d和(3.7±1.3)d,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3.8±1.3)d和(4.6±2.0)d,住院时间分别为(19.6±7.1)d和(22.0±9.1)d,术后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14(17.1%)和21(37.5%),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同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而且具有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及术后合并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23.
梁琳  王今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30-163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放疗科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的230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96.09%(221/230),留置导管的时间为15—320d,平均留置时间为91.6d。发生并发症32例,其中渗血11例,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9例,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毫米波治疗对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镇痛及减少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老年病房)综合外科行腹股沟疝手术患者63例(单侧腹股沟疝70侧)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5岁,根据是否行毫米波治疗将患者分为毫米波组28侧,对照组42侧;根据患者术后切口周围是否出现血清肿分为无血清肿组33侧和血清肿组37侧。测定术后6 、12 h、1、2、3、7 d患者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1、2、3、7 d运动状态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切口周围有无血清肿出现。 结果静息状态下,术后6、12 h、1 d,毫米波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7 d,毫米波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状态下,术后1 d,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3、7 d,毫米波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毫米波组血清肿发生率(21.4%)显著低于对照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3,P=0.006)。无血清肿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值为(2.57±0.56)分,血清肿组为(3.23±0.68)分,无血清肿组患者VAS评分平均值显著低于血清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8,P=0.006)。 结论高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应用毫米波治疗可以增加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p T1期结直肠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后追加根治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97例经内镜切除后病理确诊为非治愈性p T1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有无追加手术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远期复发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p T1期结直肠癌非治愈性内镜切除后是是否追加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47例患者因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仅行内镜下切除(内镜组),50例患者内镜下切除后追加根治手术(追加手术组)。内镜组远期复发5例(10.6%),其中1例死亡。追加手术组远期复发3例(6%),淋巴结转移4例(8.0%),垂直切缘阳性17例(34.0%),术后癌残留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增强CT/MRI评估的淋巴结分期(P=0.002)和是否可见肠系膜淋巴结(P=0.003)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但是淋巴结分期c N0漏诊1例;CEA(P=0.000)和远期复发显著相关。CEA为7.94μg/L时预测远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3.9%(95%CI:0.523~0.954,P=0.026),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78%。结论 对于经内镜非治愈性切除后的p T1期结直肠癌患者,不论影像学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膈膨升的声像图特征并对漏诊、误诊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膈膨升的10例胎儿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胸腔横切面、冠状面、矢状面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观察双侧膈肌的矛盾运动,并与产前MRI、产后胸片、解剖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0例胎儿膈膨升中右侧6例...  相似文献   
27.
50%~ 60%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发生了肝转移,如何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通过建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肿瘤细胞如何形成肝转移的理想手段.理想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应该可以完全模仿肿瘤细胞在人体中转移的过程,包括细胞学行为的改变及肿瘤生物学的发展.此外,此模型应该是可实现的、有肿瘤警示意义及符合伦理规范的.至今,仍没有一个理想模型可以完全符合上述所有条件.本综述主要分析对比各结直肠癌肝转移啮齿动物模型建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8.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较为复杂的术式。解剖和清扫肠系膜上静脉周围的淋巴组织、戳卡位置的选择、不断变换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都需要较高的要求。因此,规范化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不仅是腔镜手术的理论基础,更是手术安全实施的有利保障。本文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外科平面、肠系膜上静脉和Henle干的解剖等方面诠释规范化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具体操作细节。为腹腔镜外科医生手术的规范化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9.
30.
王今  王宇 《北京医学》2003,25(1):67-67
尾肠囊肿 (tailgutcyst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多发生在直肠后潜在间隙内的先天性囊肿。近 3年 ,我们发现并治疗了2例 ,报告如下。2例均为女性。其中 1例 (36岁 ) 1999年 3月因无痛性血便入院 ,直肠指诊可及直肠后壁外压性肿物。钡灌肠及CT示直肠后壁外压性肿物。该患者伴有溃疡性结肠炎 ,未行手术治疗。另 1例 (46岁 )于 2 0 0 0年 7月因排便不畅就诊 ,查体于下腹偏右侧触及直径约 10cm肿物。钡灌肠示直肠后外压性肿物。CT示盆腔肿物。手术探查发现骶骨前直肠后囊性肿物 ,直径 10cm ,肿物底部与骶骨致密粘连 ,术中将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