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苓桂术甘汤化裁治疗痹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  王小军 《陕西中医》2001,22(12):736-737
目的 :探索经方治疗痹证的途径。方法 :采用苓桂术甘汤化裁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威灵仙、狗脊等 )治疗痹证 6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7%。提示 :本方具有温阳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自制一次性密闭式瘤体取出保护套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采用自制一次性密闭式瘤体取出保护套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的63例患者,分析手术时间、标本袋完整情况、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情况,评估使用自制一次性密闭式瘤体取出保护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63例患者的年龄20~48(36.7±6.2)岁,肌瘤数目1~6(1.41±0.99)个,肌瘤长径范围5~12(7.45±1.95) 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及自制一次性密闭式瘤体取出保护套内肌瘤旋切取出术,无瘤体取出套破裂情况;手术时间40~180(89.14±27.45) min,术中出血量范围10~100(34.29±18.46) mL;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住院时间5~12(7.60±1.46) d。结论 自制一次性密闭式瘤体取出保护套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中操作便捷、自制过程简单、成本较低,在多发或单发直径10 cm以内的子宫肌瘤分碎术中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3.
人畜共患的附红细胞体病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亚 《临床误诊误治》2001,14(6):433-434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原虫感染性疾病 ,多见于兽医及在屠宰场工作或有与感染牲畜密切接触史的人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发病率低 ,极易误诊。我科 2 0 0 0年 9月~ 11月诊治 2例均误诊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男 ,4 8岁 ,兽医。因发热、关节痛 3个月 ,体温 37 5~ 38 5℃ ,畏寒、出汗、四肢大关节酸痛 ,在当地卫生所按感冒治疗无明显好转 ,来我院就诊。查体 :体温 37 8℃ ,脉搏 84 /min。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 ,四肢关节无红肿、压痛。实验室检查 :肥达反应、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  相似文献   
54.
病例维族女性,25岁,以“停经32周,无痛性阴道出血18天,胎动消失4天”入院,入院前未做任何检查。超声检查所见:胎儿头位,颅内结构无异常,脊柱连续,颈部无“U”“DW”压迹。胸腹腔内脏结构正常,无胎心搏动。胎盘位于前壁,下缘部分覆盖于宫颈内口,厚度<30mm,稍不均匀,边缘不齐。羊水透声差,可见漂浮的强回声光点,最大深度80mm。宫颈内可见100mm×89mm的不均质团块,呈弱至稍强回声,轮廓清,似与宫颈口相连,CDFI其内未见血流信号。BPD:8.6cm,FL:6.3cm。超声诊断:①宫内晚妊,死胎,头位;②部分型前置胎盘;③宫颈内不均质团,血凝块?病理诊断:陈…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胎盘粘连与胎盘植入的MRI征象差别,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76例胎盘异常患者的MRI(以T2WI、DWI为主)征象进行分析,按手术病理结果分为胎盘粘连组(50例)与胎盘植入组(26例),比较2组异常胎盘与子宫肌层交界面的形态特征、信号改变、蜕膜完整性及胎盘边缘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并用诊断性试验检验2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胎盘粘连组检出病灶58处,胎盘植入组31处。2组矢状位D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蜕膜线连续性中断。胎盘植入组异常胎盘边缘类型以锯齿样(1类)为主,胎盘粘连组以条、面样膨隆(2类)和局限性膨隆(3类)为主,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常胎盘DWI均呈高信号,2组D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WI均呈稍高信号,2组T2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异常胎盘边缘类型和DWI信号强度比值是诊断胎盘植入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56.
该文总结采用推拿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与临证体会。笔者认为,根据症状体征表现分型,采取点揉、按揉、拿、捏、弹拨、牵拉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每次20~30min,对肿块型肌性斜颈重点采用弹拨法松解挛缩的筋结,配合颈部的主被动活动、头部控制训练等功能训练,促进双侧肌肉整体协调收缩,纠正头歪畸形;重视家庭康复,鼓励家长通过调整喂养及摆位方式纠正患儿的姿势,临床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中医操作技术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1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骨科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骨科患者治疗期间在常规管理基础上以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中医操作技术规范性、中医操作技术熟练度、中医操作技术协调性等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中医操作技术规范性、中医操作技术熟练度、中医操作技术协调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情志顺畅、阴阳平衡、散瘀止痛、舒筋活络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医药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中医操作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帮助临床进一步提高中医操作技术应用质量,而且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中医操作技术应用效果,提高患者对中医操作技术应用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8.
异丙隆原药为固体粉末,浅灰白色,20℃时在水中溶解度72 mg/L,常温保存.该农药属取代脲类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适用于小麦、大麦、玉米、豆类等作物.对大鼠的LD50雄性为3160 mg/kg、雌性为3690 mg/kg[1].为观察异丙隆原药的致癌作用,我们进行了异丙隆原药致癌性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彭稳稳    刘莎莎    王亚    张永鑫    李俊松    李文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4):258-261
 目的 以附子-干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31%A;15~36 min:31%~35%A;36~40 min:35%~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 ℃。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101.9%,RSD<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对四氯化碳(CCl_4)导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2 mg·kg~(-1)),甘草酸铵组(15 mg·kg~(-1)),苦参素组(30 mg·kg~(-1)),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15 mg·kg~(-1)+30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等同于临床剂量的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对照。通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和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乙酰胆碱酯酶(Ach E),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内毒素(LPS)变化趋势。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IL-6,Ach E,LPS,HMGB1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肝组织病变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胶原面积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IL-6,Ach E,LPS,HMGB1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P0.05),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胶原面积明显降低;同时苦参素组与模型组比Ach E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与苦参素组比Ach E显著升高(P0.05)。结论: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可抗由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主要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体内LPS的含量和降低IL-6,HMGB1的表达来实现的,并且联合用药可改善临床上单独使用苦参素降低乙酰胆碱酯酶下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