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异丙酚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边缘频率(SEF)和心率变异指数(HRV)的变化.方法27例异丙酚全麻病人,比较其入室时首次给予异丙酚于意识消失,气管插管、切皮时、切皮后10、20、40、60、80分钟,停用异丙酚后5分钟,意识恢复拔管时的BIS、SEF及HRV变化.并在术后第一天随访病人,了解在异丙酚全麻恢复即刻时的回忆.结果静输异丙酚至意识消失后的BIS、SEF与入室清醒时比较明显下降.BIS、SEF下降到一定程度即保持相对恒定(BIS60-70、SEF13-14Hz).停输异丙酚5分钟到意识恢复拔管,BIS、SEF即回升,与意识消失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3例病人术后存在模糊记忆.HRV在全麻手术的各个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IS和SEF可较好的判断异丙酚麻醉的意识状态,异丙酚麻醉意识恢复即刻虽已发生全麻知晓,但只有少数病人对术后存骀在模糊记忆.异丙酚麻醉全过程中HRV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91例ASA Ⅰ~Ⅱ级患者,用异丙酚2~2.5 μ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用输液泵匀速静注异丙酚4 mg/(kg*h).监测SBP,DBP,MAP,CVP,HR,RR,VT,SpO2,Ppeak及Mpaw.资料采取时间:麻醉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2 min(T3),CO2气腹前(T4),CO2气腹后5,15,30 min(T5,T6,T7),拔管前(T8),拔管后5 min(T9).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诱导后SBP,MAP,HR一过性降低,分别下降(3.63±0.47)kPa,(1.08±1.1)kPa,17次/min(P<0.01).其他时段差异无显著性.呼吸功能变化,气腹后PETCO2,Ppeak,Mpaw开始上升,10~15 min后明显上升(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后逐渐下降.SpO2在整个围麻醉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LC,麻醉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基本稳定,苏醒快而完全、术后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4.
患者男,49岁。右髋部疼痛1年余,加重1个月。疼痛特点为活动后明显,休息缓解;夜间可痛醒,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X线平片示右股骨中上段不规则骨质破坏,平片最大范围约17.1cm×3.3cm,病变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内密度不均匀,病变区皮质厚薄不均匀,上部局部皮质欠连续,下部可见层状骨膜反应,骨皮质似增厚。  相似文献   
45.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大学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和日治疗费用等客观指标来分析药物利用的动态。结果 2009年北京大学医院使用的各类口服降糖药中用药金额最大的是α-糖苷酶抑制剂,平均构成比为51.26%;阿卡波糖、罗格列酮和格列喹酮的消耗金额始终位于前列;除格列美脲和吡格列酮以外,全部降糖药的日治疗费用0.03~5.82元;最常使用的降糖药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多数降糖药的消耗金额与用药人次数基本同步。结论北京大学医院降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做到了科学、有效、安全、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46.
王丽珊 《江苏医药》2012,38(4):433-435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终止妊娠孕周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因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产妇191例,按终止妊娠孕周分为三组:A组71例,孕28-31周;B组68例,孕32-33周;C组52例,孕<34周。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结果 A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为26%,明显高于B组的7%和C组的10%(P<0.05)。A组围产病死率为43%,明显高于B组的28%和C组的23%(P<0.05)。围产儿死亡原因中,A、B组行致死性引产和因家属放弃抢救的例数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孕32周后分娩,早产儿RDS发病率明显下降,孕34周后分娩,围产儿病死率明显下降。尽量减少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7.
妊娠哮喘持续状态行剖宫取胎麻醉处理1例王丽珊[病例]女,26岁。孕第一胎至2月自然流产,流产后10天出现哮喘,经平喘治疗4个月症状消失。次年再孕至4个月又发作哮喘,经平喘治疗时好时坏,但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孕6个月双下肢浮肿,血压升高。孕33周气喘加剧...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悬浮红细胞复温后输注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追踪调查悬浮红细胞1 266袋,分为复温组;未复温组.复温组是将悬浮红细胞在37℃恒温水浴5 min,输注后观察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皮疹.输血反应发生率:复温组3.0%;未复温组6.6%,复温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复温组.结论:悬浮红细胞在37℃恒温水浴5 min,复温后输注可有效地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