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心乐灵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乐灵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致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胸腺、脾脏重量;CFU-S数及照射小鼠30天存活率的变化.结果:于60Co-γ射线照射前后,连续14d灌胃(ig)给予心乐灵4、8g·kg-1,可促进辐射所致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及胸腺、脾脏重量减轻等损伤的恢复,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可明显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P<0.01).结论:心乐灵具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活化白细胞,促进造血和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以增强机体对辐射的抵御力有关.  相似文献   
52.
"不明原因肝病"的病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的急性或慢性肝病患者,约占肝病的15%~20%之多[1],其临床可呈黄疸或无黄疸表现,从轻度无症状血清转氨酶增高和/或肝肿大,直至重型肝炎表现者均可遇及,探究这组疾病的病因已成为当前肝病界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热点[2,3],本文仅就其可能存在的潜在病因作一综述。1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漏诊目前已知的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仍是我国肝病的主要原因,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时,决不可轻易予以排除。应首先除外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不高…  相似文献   
53.
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能在疾病早期清除病原体,也会在疾病进展中对机体周围组织产生损害。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是中性粒细胞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亚群,它是由活化脱颗粒的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大量从骨髓中过早释放的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共同组成的混合物,LDN可能通过改变吞噬作用、产生活性氧(ROS)、增强生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能力和免疫抑制等多种方式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艾滋病、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LDN的作用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潜伏感染病毒库的存在,已成为目前HARRT治疗清除HIV的巨大障碍。探讨清除潜伏感染病毒库,优化HARRT治疗的策略,一直是抗HIV治疗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CpG DNA通过TLR9介导激活HIV潜伏感染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表明HAART治疗联合Toll样受体激动剂可能为清除潜伏感染病毒库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探讨辨证施护模式在重症肝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肝功能、凝血功能的作用评价分析。方法研究时间选取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12月结束,将在此期间医院收治的140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先后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70例)和研究组(n=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研究组患者辨证施护模式。将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于重症肝炎患者的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辨证施护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57.
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经蜱虫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例患者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焦痂溃疡,病程中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凝血功能异常、低血压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功能损伤、意识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诊断为日本斑点热,经多西环素抗感染及...  相似文献   
58.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ECLA)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性肝脓肿,分析这两种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145例。比较KPLA与ECL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66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42例。与KPLA患者相比,ECLA更好发于年龄较大人群(t=-2.250,P=0.027),多合并胆道疾病(χ2=10.019,P=0.002)、腹部手术史(χ2=27.481,P 0.001)、肿瘤(χ2=17.745,P 0.001),多出现复发性肝脓肿(χ2=13.745,P 0.001)。KPLA好发于糖尿病患者(χ2=17.505,P 0.001)。实验室检查方面,与KPLA患者相比,ECLA患者TBil水平较高(U=880.000,P=0.001),Alb(t=-2.625,P=0.010)、PLT(U=1719.000,P=0.036)水平降低。影像学分析显示,ECLA常见多发肝脓肿(χ2=23.372,P 0.001),KPLA脓肿直径多大于5 cm(χ2=7.637,P=0.006)。并发症方面,ECLA更易出现肺部感染(χ2=18.857,P 0.001)和肺气肿(P=0.013)。ECLA易出现多重耐药菌,两组在治疗方面均多采用抗生素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入院APACHEⅡ评分(比值比=0.049,95%可信区间:0.026~0.266,P 0.001)。结论 ECLA多发生于年龄较大且合并胆道疾病患者,易复发,影像学常见多发性脓肿,易合并肺炎及肺气肿,ECL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需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9.
<正>肝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程度是各种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评价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疗。目前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然是肝脏活检的肝病理学检测。但肝活检是有创的,且由于肝脏病变可能不均匀,单个肝组织活检标本不一定能全面反映肝脏整体纤维化程度,不同阅片人判定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偏差等,此外尚不好满足目前临床上所需的多次动态检查的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从而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由  相似文献   
60.
卡马西平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对癫痫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7例初诊为癫痫患儿行CBZ单药治疗前、平均治疗3个月后及25例长期行CBZ单药治疗平均1年7个月后的癫痫患儿,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并以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CBZ平均治疗3月后T4、FT4分别为(113.1±40.6)nmol/L和(16.6±3.6)p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38.2±35.6)nmol/L(P<0.01)和(20.5±4.5)pmol/L(P<0.01).长期服用CBZ平均1年7个月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4、FT4水平同样降低,分别为(108.9±44.6)nmol/L(P<0.05)和(15.5±3.7)pmol/L(P<0.001).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与CBZ的肝酶诱导作用有关,提示CBZ治疗期间监测患儿甲状腺功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