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90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脑萎缩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退行性变和脑的不发育 ,是指脑实质萎缩缺失 ,常伴有继发性周围脑脊液腔的扩大。多在老年群体中发生 ,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往脑萎缩的诊断是靠尸检结果。自从CT问世之后 ,脑萎缩的诊断方便、及时而准确。现将我们自 1998- 10~ 2 0 0 1- 11CT明确诊断脑萎缩并临床资料完整者 86例 ,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86例 ,男 6 8例 ,女 18例。年龄 5 0~ 89岁 ,平均76岁。 5 9岁以下 5例 (5 8%,5 / 86 ) ,6 0岁以上 81例 (94 2 %,81/ 86 )。脑力劳动者 5 8例 (6 7 4 %,5 8/ 86 ) ,非脑力…  相似文献   
72.
随着医疗检验手段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与深入,医院检验科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越来越大。检验科原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受到挑战,运用计算机管理日益受到重视。我科现使用新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管理,既把工作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又大大提高了检验报告的质量。运用该软件的“质量控制”、“结果审核”、“结果复核”和“历史回顾动态分析”四项功能对每天检验结果加以控制,为提高检验报告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3.
大剂量顺铂用于实体瘤治疗疗效较好 ,但毒性较大 ,其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呕吐发生率 10 0 %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从而影响化疗计划的实施。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 ,我院对 2 0 2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舒必利、地塞米松及维生素B6 预防化疗引起的呕吐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2 0 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组织细胞学检查证实。其中男 12 4例 ,女 73例 ;年龄 2 2~ 71岁。 Karnofsky评分 6 0~ 10 0分。肺癌 18例 ,乳腺癌 4 3例 ,食管癌 36例 ,结肠癌34例 ,胃癌 9例 ,子宫内膜癌 7例 ,鼻咽癌 5例。确诊后均行联合化疗 …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胸腺瘤M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胸腺瘤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所有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MSCT征象与PCNA、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CT征象中的病灶直径大于10cm,分叶征,病灶边缘不光滑,纵膈脂肪线消失,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及病灶高强化程度与胸腺瘤组织PCNA及MMP-2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S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利于术前无创地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翻修的原因并探讨翻修手术策略。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行脊柱内固定翻修手术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平均随访3年(1~81个月)。翻修原因可分为:(1)内置物相关副损伤,3例;(2)内置物断裂、移位,21例;(3)内置物位置欠佳,3例;(4)内置物丧失作用,1例;(5)内置物残留,1例;(6)内置物邻近节段退变,2例;(7)内置物影响感染控制,12例;(8)血肿致神经压迫,1例。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翻修策略,对内置物进行了更换或拆除。所有内固定翻修患者采用X线平片、三维CT、MRI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改良JOA评分法进行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Stucki评分法进行评价,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病例采用ASIA损伤分级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翻修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首次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后出现血肿压迫脊髓,翻修手术行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出现血肿压迫,造成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再次翻修取出内固定物及清除血肿后,患者神经症状恢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翻修术前JOA评分为17.38分,术后为17.46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根据Stucki评分90%的患者对翻修手术满意,90%的患者翻修术后疼痛缓解并对行走功能恢复满意,80%的患者对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满意;脊柱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翻修手术后ASIA损伤分级无变化。所有患者翻修后保留或更换的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骨融合率100%,感染得到控制。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翻修原因较多,选择合理的翻修手术仍可取得较满意结果。应掌握脊柱内固定应用原理,规范操作以避免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用甘油冷保存角膜对病变角膜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15例(15眼)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术后随访l4~18个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08者1眼,0.12~0.25者4眼,0.3~0.5者6眼,≥0.6者4眼.1周内角膜植片透明11眼,2周内植片透明3眼,后弹力层固有皱褶角膜半透明1眼.术后1眼病毒性角膜炎复发角膜愈合成斑翳.其余未发现角膜排斥反应.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为治疗角膜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视力较好、并发症较少、对供体材料条件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77.
支气管异物误诊18年一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支气管异物误诊18年一例韦柏松,冯国生,洗亦然,王丰患者女性,24岁。因长期咳嗽、间断咯血痰18年于1994年1月4日入院。其姐诉患者6岁时有一天玩单车气嘴帽,不慎将它吸入气管内。当即有一阵呛咳,由于姐妹俩年幼,没有告诉父母进行及时处理。此后出现慢性...  相似文献   
78.
戴国钢  刘剑伟  蔚浩  黄雷  王丰  王一  周睿 《四川医学》2014,(11):1423-1426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2007至2012年,共收治椎体倾斜角>1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64岁。发病时间4d~1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L3、41例,L4、57例,L5S15例,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椎体倾斜角15.3°(11°~28°)。本组患者均进行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凸侧,1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凹侧。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基本消失,脊柱侧凸除1例外,其余基本纠正。14例患者得到随访(0.5~6年),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除3名患者遗留有少许劳累后腰痛,其余无腰痛及下肢症状。复查X片脊柱椎体倾斜角2.9°(0°~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合理治疗,有效缓解症状,纠正侧凸,避免进展为结构性变形。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少量、多次玻璃体内注射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对移植到兔眼视网膜下间隙内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存活情况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逆转录病毒感 染人RPE细胞。将50 μl(4×103个/μl)表达GFP的人RPE细胞悬液注射到18只白兔及1 0只灰兔双眼视网膜下间隙,手术后所有兔左眼玻璃体内注射5 μl FK506(5 μg/ μl),每周1次,连续5周,然后间周一次至20周;右眼不注射作为对照。眼球壁铺片倒置荧光 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状态。 结果 白兔于移植后1、2、3、4 、6、10、11、14、18、20、23、24、25、33、54周,灰兔于移植后4、5、6、7、14、18、20、26周双眼视网膜下均可见表达的GFP细胞,但移植术后1~14周内玻璃体内注射了FK506的左眼视网膜下RPE-GFP细胞形态、细胞膜的完整程度均比未注射的右眼好。18周后,7只白兔和3只灰兔双眼视网膜下移植细胞的状态差异不明显。眼球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移植术后1~6周,6只白兔和3只灰兔右眼脉络膜小血管周围可见灶性或弥散的淋巴细胞,应用了FK506的左眼淋巴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 结论 移植术后早期玻璃体内使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利于维持视网膜下间隙移植的异种细胞的存活。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404)  相似文献   
80.
回顾总结应用巩膜层间部分硅胶片植入术治疗 2 5例难治性青光眼。结果眼压控制标准 0 .8kpa <眼压<2 .8kpa ,近期 (术后 10天 )成功率 2 0例 (80 % ) ,远期 (术后随 3访个月~ 4 2个月 )成功率 84 %。主要并发症 :低眼压 8例 (32 % ) ,浅前房 6例 (2 4 % ) ,前房出血 5例 (2 0 % ) ,色素膜反应 15例 (6 0 % )。认为巩膜层间部分硅胶片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