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Apelin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对照组、Apelin后处理组、Apelin后处理加渥曼青霉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处理组、渥曼青霉素处理对照组,观察Apelin后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冠状动脉流量、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释放以及左室心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Apelin后处理组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心率和冠状动脉流量得到改善,释放到冠状动脉循环流出液中的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量减少,同时左室心肌磷酸化Akt(Ser473)水平增高;而渥曼青霉素抑制了Apelin后处理所致的Akt磷酸化,并完全消除了Apelin后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结论】 Apelin后处理能够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介导Apelin后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非接触标测是否可以识别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出口前的舒张期内膜触发, 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方法】 非接触标测多极球囊导管放置RVOT,标测室速出口前的舒张期内膜触发。消融导管通过导航系统至触发,出口或触发和出口之间部位消融。【结果】 10例病人,最早舒张期内膜触发(EA)距室速出口(EXIT)为 (18 ± 9) mm ,EA较体表QRS波提前(48 ± 18) ms, EXIT 较体表QRS波提前 (26 ± 12) ms。在窦性心律下,5例于EA和EXIT之间作线性消融、3例于EA和2例于EXIT行片状消融均获成功。随访(36 ± 25)月,未见并发症和复发。【结论】 非接触标测可以识别RVOT室速出口前的舒张期内膜触发,安全有效地指导射频导管消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非接触标测是否可以揭示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舒张期电位(DP)和浦氏电位(PP)的部位,指导有效导管消融。【方法】Ensite 3000非接触标测多极球囊导管标测ILVT的激动起源(EA)、传导径路(CP)和出口(EX),用消融导管分别于这些部位行接触标测。【结果】6例ILVT周长为(286±38)ms,非接触标测显示4例激动起源(EA)位于中间隔,2例位于下间隔,EA较体表QRS波提前约(48.6±32.8)ms,传导径路长约(2.6±0.9)ms。6例病人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导管起搏标测12导联QRS形态与ILVT相匹配(≥11/12)处位于EX,而非EA(≤10/12)见正文。6例病人在室性心动过速期间消融导管于EA和CP处标测到PP,2例于EA标测到DP,1例于EX标测到PP。6例病人在窦性心律下于ILVT起源部位行片状或/和传导径路作线性消融均获成功,随访(12±6)月,未见复发。【结论】非接触标测通过显示ILVT起源及传导径路,可揭示DP和PP部位,从而有效地指导ILVT导管消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迷宫术与射频消融结合,在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对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行人工机械瓣二尖瓣置换的同时,在体外循环下右房按迷宫手术方法,左房则按迷宫手术设计用射频消融方法进行心房纤颤的治疗.[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心房纤颤消失.[结论]迷宫术与射频消融联合应用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