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1年,Burrington发现胚胎皮肤创伤愈合后没有瘢痕组织学表现,首次提出“无瘢痕愈合(scarless healing)”的概念,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瘢痕愈合机制的研究。无瘢痕的现象只出现在孕期前2/3阶段,之后过渡为少瘢痕期,一般选择研究的无瘢痕期:人孕75~100天,大鼠14~16天,兔21~22天,绵羊60-90天,出生后则瘢痕期。  相似文献   
12.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0月至2008年4月,我们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11例,术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4~50岁;受伤原因:热压伤3例,电击伤3例,热水烫伤3例,火焰烧伤2例.创面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3.0 cm×3.0 cm.手术时机选择在伤后2~4 d.  相似文献   
13.
CRP、FIB在重度烧伤早期并发SIRS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2008年5月~2009年3月收治的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选择36例TBSA≥30%烧伤病人,其中24例不符合SIRS诊断标准为对照组;12例符合SIRS诊断标准为重度烧伤SIRS组.烧伤患者分别于伤后3.7、14 d各时相点抽外周静脉血定量检查CRP和FIB.结果 血清CRP值在重度烧伤SIRS组伤后3 d、7 d、14 d与对照组各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烧伤早期同时检测CRP和FIB可作为是否并发SIRS或处于SIRS阶段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症,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并有约三分之一的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端,诊断较困难,对于这部分患者有必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CT检查在定位、病程发展和并发症的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因此成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面颊部缺损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9 ~ 45岁;烧伤瘢痕患者2例,因外伤引起皮肤软组织缺损者5例,血管瘤患者2例.创面大小为3.0 cm ×2.0 cm~5.0 cm×4.0 cm. 2 手术方法 (1)术前标记:采用激光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路径,根据面颊部软组织缺损面积,在耳后乳突区设计皮瓣时长、宽各扩大0.5 cm,标记蒂部的切口线,使切口以颞浅动脉行径为轴呈“Z”形,设计皮瓣近端在上、远端在下.(2)皮瓣切取和转移:全身麻醉下,对外伤创面彻底清创,瘢痕挛缩者切除瘢痕并松解,血管瘤患者彻底切除瘤体组织.根据创面大小切取耳后乳突区皮瓣.  相似文献   
16.
汗管 (孔 )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皮肤病 ,以出现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隆起的角化过度性损害为特点。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994年以来 ,我们将烧伤治疗中的削痂术方法应用于 11例此病患者的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17~ 5 2岁。均经病理诊断为汗管角化症。病变主要集中在躯干和四肢部位 ,且有生长趋势。病变范围 5 0~ 5 0 0 cm2 ,平均 (12 6± 5 8) cm2。治疗方法 :汗管角化症外用美蓝标记。在全麻或局麻下 ,用 1∶ 10 0 0 0 0副肾素盐水注射 ,使局部肿胀。在正常皮肤外1m m…  相似文献   
17.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尺侧沿尺骨与尺侧腕屈肌间隙于腕上4~9 cm范围内设计皮瓣。皮瓣面积最大4.0 cm×3.0 cm,最小2.5 cm×1.5 cm;修复创面的面积最大为3.5 cm×2.5 cm,最小为2.0 cm×1.5 cm。皮瓣供血动脉为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上行支,皮瓣静脉为前臂尺侧浅静脉,皮瓣的神经为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终末支。结果临床应用16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外形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其中S_4 4例,S_3~+9例,S_3 3例,S_2及以下0例,S_3~+及以上者81.25%。结论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不牺牲主要血管,创伤小,术后手指的外观及感觉功能较好,是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救治Ⅲ度烧伤面积≥90%TBSA患者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Ⅲ度烧伤面积≥90%TBSA的患者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救治的难点。1977—2003年,笔者单位救治此类患者12例,现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9~33岁[(25.33±5.01)岁]。均为深Ⅱ度和Ⅲ度烧伤,总面积95%~100%,其中Ⅲ度90%~94  相似文献   
19.
青壮年面部皮肤厚度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青壮年人体面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特点。方法:取10例正常青壮年尸体面部24个不同部位的皮肤,做7μm厚切片,HE染色,测微尺测量表皮(Hight1,H1)及皮肤(Hight2,H2)厚度,计算表皮与真皮的比例(Ratio=Hight1/Hight2,R=H1/H2),数据用SPSS13.0进行处理。结果:所测量青壮年面部皮肤的厚度为(2.094±0.622)mm,表皮的厚度为(0.066±0.023)mm,眼睑部皮肤最薄(1.008±0.070)mm,鼻尖部皮肤最厚(3.224±0.175)mm,R在0.02~0.04之间。除口唇、鼻、眼眉、耳轮、下颌等部位外,面部大部分皮肤厚度为2.00~3.00mm。结论:本组所测青壮年面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表皮厚度不同,表皮占皮肤的比例相对稳定,皮肤厚度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特点,据此可以指导面部的磨削术等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0.
孙×,男,33岁,农民.病历号64777.于1993年8月16日扛木材时向前摔倒伤及右眼,当时剧痛难忍而急诊入院.体检:除头颅枕部可见2×2cm皮下血肿外,全身其它部位及化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左眼视力1.5,未发现异常.右眼:眼睑皮下瘀血,上睑下垂,下睑轻度内翻,睑裂变小,睑裂内有泥土异物,眶下缘完整.清洗异物后可见上穹窿部有2cm的横形裂口,可见部分上直肌外露,无眼球.即在局麻下探查,发现眼眶底部眶下裂后内侧骨折,眼球嵌入上颌窦内.上直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