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3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篇 |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66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398篇 |
内科学 | 333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66篇 |
特种医学 | 163篇 |
外科学 | 117篇 |
综合类 | 822篇 |
预防医学 | 481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354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284篇 |
肿瘤学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92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199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后采取的长期严格防控措施对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腺病毒(adenovirus,ADV)、肺炎衣原体(Chamydiae pneumoniae,C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 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 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感染的影响。 方法 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2020年同时间段(1月23日—12月31日)因呼吸道感染入院的呼吸科患儿分别4 373例、1 93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DNA,比较分析COVID-19暴发后采取长期防控措施(即2020年)与COVID-19暴发前(即2019年)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的变化。 结果 COVID-19暴发前(2019年)MP、ADV、CP、RSV、Flu A、Flu B、PIV、LP感染率分别为46.26%(44.73%)、0.76%、1.06%、4.08%、15.77%、21.87%、5.06%、0.87%,COVID-19暴发后(2020年)其感染率分别为21.37%(19.09%)、0.75%、0.17%、5.40%、15.38%、25.34%、1.57%、2.24%。与2019年比较, 2020年MP、CP、PIV感染率均显著降低(χ2=350.441/378.591、13.980、43.008,均P<0.001)。 结论 COVID-19暴发后,全国采取的针对性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及人员聚集、勤洗手)可有效降低儿童呼吸道病原体MP、CP、PI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出血性角结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角结膜炎患者9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专项综合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出血性角结膜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本文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测定了62例正常人,24例HBsAg携带者,2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43例肝硬化(LC)患者血清中14种元素的含量。其中锌、铁、钙、铜的测定结果与文献报导相一致,尚未见文献报导的测定结果有:HBsAg携带者,CAH和LC血清钼显著低于正常人;HBsAg携带者,AH和CHA血清锰含量明显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Ras/Raf/MAPK信号通路和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与皮肤瘢痕癌的相关性。方法 (1)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进行K-ras、H-ras、N-ras免疫荧光双标记;(2)提取DNA,检测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3)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MAPK、Cyc-lin D1蛋白的表达;(4)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组织中MAPK mR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 (1)免疫荧光双标记K-ras、H-ras、N-ras在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较弱荧光为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较强荧光为强阳性;(2)在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未发现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3)MAPK和Cyclin D1的蛋白及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均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表达水平(阳性面积)、表达强度(平均光密度)与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皮肤组与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Ras、MAPK、Cyclin D1基因的高表达与瘢痕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各种基因共同发挥了协同作用;(2)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与瘢痕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作者研究了10例健康男子单独肌注LHRH 100μg及加注甲氰咪胍(静脉和肌注各200mg)后LH,FSH及PRL的反应,发现加注甲氰咪胍后血清LH和FSH值均显著下降(P<0.05~0.001),反应曲线下绝对面积分别由4300±1050降为1805.90±394及527.71±131.10降为209.96±70.56mm~2以及LH和FSH的峰值/基础值的比值明显下降,均有显著差异,提示H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单独肌注LHRH后120分钟时相的血清PRL值较基础值增加1.66±0.20倍,P<0.05。加用甲氰咪胍,30分钟时相的血清PRL值明显升高,峰值提前出现,提示组胺通过H_1-受体兴奋PRL分泌或甲氰咪胍间接地降低多巴胺能活性而导致PRL释放。 相似文献
76.
132℃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均消除法EliminationofColor-changingNonuniformofthe132℃ChemicalIndicatingCard果海青梁安珍GuoHaiqing,LiangAnzhen(No.252Hospi...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阿托伐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COPD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天1次,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天1次。比较3组治疗前后CRP、IL-6、ET-1、INF-α水平变化。比较治疗A、B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A组和B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RP、IL-6、ET-1、I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B组降低幅度大于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汀钙可以明显降低COPD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9.
全球以昏迷、代谢性酸中毒、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疟疾90%以上发生在非洲,并且多见于儿童。即使得到最佳的抗疟治疗,重症疟疾的死亡率仍维持在10%~20%左右,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组织灌流量减少造成的器官特异性病理变化及整体代谢紊乱、含有成熟原虫的红细胞导致的微循环阻塞通常被认为是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0.
正所谓医联体,就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非大病小病都全往三级医院跑。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想改变三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就医艰难且部分高端医疗资源浪费,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却"无人可治"的尴尬局面。可以试想,推行医联体后,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将会形成金字塔式的就医格局,群众能够分层诊疗,轻微病、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分散在一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居于医疗体系的顶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