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5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1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儿科学 | 51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343篇 |
口腔科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494篇 |
内科学 | 308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1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71篇 |
综合类 | 970篇 |
预防医学 | 440篇 |
眼科学 | 40篇 |
药学 | 296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59篇 |
肿瘤学 | 1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194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162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73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57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8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技术上安全可行并有微创优势,在部分微创胰腺中心已成为常规术式.然而,LPD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如何顺利推广普及成为新时期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安全开展LPD、LPD能否用于恶性肿瘤以及如何培养新生代...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方联合局部灌注治疗对恶性肿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接受局部灌注治疗的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接受局部灌注治疗,观察组在灌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益气方。结果:2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人体功能状态(卡氏评分)、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以扶正调理、健脾益肾为主的中药配合局部灌注治疗可充分体现中西医扶正与祛邪的有机统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3.
中药配合介入疗法治疗贲门癌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消瘤汤配合介入疗法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选择至贲门区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并配合服用中药大黄(庶虫)虫丸。治疗组33例,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中药扶正消瘤汤。结果:近期有效率治疗组69.7%,对照组6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卡氏评分下降不明显(P>0.05),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减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带瘤生存时间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药扶正消瘤汤配合介入疗法用于贲门癌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延长带瘤生存时间,优于单纯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升薏燮理合剂对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升薏燮理合剂不同剂量及协同放、化疗对荷瘤小鼠进行药理实验。结果:本合剂可提高荷瘤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杀伤活性[空白对照组52.70±6.01(%),中药小剂量组:59.01±10.00(%),中药大剂量组:78.33±10.90(%),中药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而化疗加中药小剂量组可消除其毒副作用,提高杀伤活性(P<0.05),放疗各组也显示同样结果。中药合剂组可显著提高癌瘤小鼠淋巴细胞对白细胞介素2(IL-2)的反应性(P<0.05);单用化疗虽可提高其反应性,但无显著性差异,单用中药后见其反应性有明显增长趋势。结论:本合剂可加强癌瘤小鼠的免疫机能,加强机体消除癌肿的敏感性,并可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转移是指恶性细胞从原发性肿瘤播散至其它组织和器官,形成继发性肿瘤的过程。发生转移被认为是确定肿瘤性质的无可置疑的证据。转移常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如能控制转移,就能把恶性肿瘤的危险性降至如同良性肿瘤。然而,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肿瘤细胞需从原发肿瘤中游离下来,然后穿入血管或淋巴管而进入血流,随血流到达靶器官,存活下来,并进行增殖。 相似文献
996.
潘静波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1)
胞壁酰二肽(N-acetylmuramyl-L-alanyl-D-isoglutamine or muramyldipeptide,MDP)是福氏完全佐剂中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分枝杆菌细胞壁的最小有效成份。自1974年合成了MDP以来,对MDP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其对免疫系统及生理系统均有普遍的调节作用,其中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997.
牟振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5,(3):27-27
R-(-)-2-(6-甲氧基-2-萘基)─丙酸的两种消旋方法牟振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中医院,椒江317700)在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化学名:S(+)-2-(6-甲氧基-2-萘基)-丙酸)的合成中,多数合成方法(1)均是先合成其消旋体,然后在适当的拆分...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腑气通畅程度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近期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制定统一的资料收集表,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放射学资料(血肿部位、血肿体积)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发病后第一次排便时间、2周内排便次数。在发病后1个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临床转归并分组,mRS评分≤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组,mRS评分≥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组。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11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其中转归不良组68例(60.2%),转归良好组45例(39.8%)。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血肿体积[(26.67±7.94)cm3对(22.86±7.42) cm3;t=2.542,P=0.012)、NIHSS评分[(20.18±6.95)分对(16.02±6.62) 分;t=3.17,P=0.002)、白细胞数[(10.28±3.06)×109对(8.91±2.88) ×109;t=2.379,P=0.019)、空腹血糖[(8.45±1.73)mmol/L对(7.08±1.67) mmol/L;t=4.166,P=0.000)、甘油三酯[(2.26±0.97)mmol/L对(1.74±0.85) mmol/L;t=2.929,P=0.004)、C反应蛋白[(11.01±6.08)mg/L对(8.89±3.75) mg/L;t=2.096,P=0.038)、第一次排便时间[(33.87±15.14)小时对(24.33±8.69) 小时;t=3.825,P=0.000)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2周内排便次数[(7.57±3.41)次对(10.62±2.44) 次;t=-5.175,P=0.000)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体积较大[优势比(odds ratio,OR) 1.092, 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2~1.189;P =0.044]、第一次排便时间较长(OR 1.114,95%CI 1.008~1.221;P=0.000)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检测用以制备烟曲霉菌原生质体的诱导酶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浓度为1g/dL蜗牛酶、1g/dL纤维素酶及0.1g/dL溶壁酶的复合诱导酶液与人角膜基质细胞共同培养15min,4h和8h,采用四氮唑盐代谢法(MTT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的诱导酶对人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台盼兰染色法检测诱导酶对人角膜基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的关系.结果:共培养15min及4h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8h后细胞间隙略变小,偶见脱壁漂浮细胞,MTT实验显示诱导酶培养到8h时MTT值仍无明显下降,台盼兰染色显示8h内诱导酶对细胞存活率影响较小.结论:用以制备烟曲霉菌原生质体的诱导酶短时间内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活性影响较小,这一浓度的复合诱导酶用于动物模型及人细胞学实验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手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手术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血钠变化值、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指标;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生活质量评分表(QOL)、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RUV)、勃起功能障碍(ED)、逆行射精(RE)发生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钬激光组总手术时间长于电切组(P<0.001);钬激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及血钠变化值较电切组患者小,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电切组患者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半年连续随访,钬激光组IIEF-5高于电切组(P<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