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评估经静脉左心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表现.方法 研究入选1999年8月至2013年9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P/CRT-D)更换患者.更换术中应用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导线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并与首次植入时进行比较.结果 共25例患者成功更换CRT-P/CRT-D(男18例,女7例),CRT-P更换12例、CRT-D更换13例.更换间隔31~92(60.8)个月.所有左心室导线均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心脏静脉.首次植入时起搏阈值为0.5~2.5(1.4±0.7) V/0.48 ms,更换时达0.5~5.6(1.8±1.2) V/0.48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更换时阈值较首次植入降低者6例,降低(1.2±0.5)V/0.48 ms;升高者15例,升高(1.1±1.2)V/0.48 ms;保持不变者4例.阈值变化差值>2.0 V/0.48 ms者2例(8%),均升高(1 V/0.48 ms对3.5 V/0.48 ms,0.8 V/0.48 ms对5.6 V/0.48 ms).后者系本研究中唯一1例起搏阈值>3.5 V/0.48 ms者.不同型号导线间首次植入、更换时阈值以及阈值变化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静脉左心室导线起搏阈值可长期保持稳定,绝大多数在可接受范围.不同型号导线的稳定性相似.  相似文献   
72.
<正>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被公认为心力衰竭(心衰)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其适应证经历了由相对适应证至绝对适应证的发展历程。包括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美国心律学会(HRS)、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衰学  相似文献   
73.
1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心外科住院的心内直视术患者65例,男31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5例,心脏瓣膜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24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打开心包时取未稀释心包液4 ml,同时取桡动脉血4 ml,离心后-80℃冰箱保存.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包液和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心钠素(ANP)及内皮素-1(ET-1).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4.
孕妇,19岁,孕1产0,孕39+1周,之前未做任何孕期检查。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光环完整,胎儿双顶径约86mm,股骨长约68mm,脊柱排列连续、整齐,胎儿心率158次/min;胃泡液区透声差,宫腔内几乎无羊水,于胎儿腹股沟区见两条并行的肠管回声,仔细扫查胎儿腹腔可见肝脏回声正常,未见明显肠管回声,于腹腔外见迂曲的团状中强回声,类似肠管回声,周围无膜样回声,管腔内透声差,呈密集的团状中强回声与胎盘回声很  相似文献   
75.
卡介苗(BCG)接种的目的是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研究发现BCG可以激活天然免疫,引起髓样细胞表观遗传重编程和代谢改变,形成天然免疫记忆.当髓系细胞再次受到病原体刺激后,诱导产生更强的天然免疫反应,增强了宿主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天然免疫记忆又称为训练免疫,BCG诱导训练免疫的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对于疫苗设计有一定的借...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性,40岁。因双眼视野缩小4月余于2013年4月26日来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双眼视野缩小。患者外祖母、母亲及小姨均有类似病史,具体病情不详。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0。眼压:右眼13.5 mmHg,左眼17.8 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房水闪光阴性,前房中深,瞳孔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双眼视盘周围及视盘上方、下方和鼻侧网膜可见片状灰白色变性病灶,其间可见色素不均,伴以点片状色素沉着,病灶内可透见脉络膜大血管。视盘颞侧虽可见片状变性区,但未及黄斑中心凹,其余部位视网膜形态尚可,未见明显的色素沉着。整个视网膜动脉管径未见明显变细,静脉未见明显的充盈和迂曲体征(图1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病变区内,双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明显变薄,RPE层次结构欠清近消失,内层视网膜结构欠清,未见病变的视网膜结构基本正常(图1B)。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示:双眼早期病灶内即可见透见高荧光(色素脱失)和低荧光(充盈缺失和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充盈未见明显延迟,但病灶内脉络膜血管充盈不足;静脉期,双视盘周围荧光强度逐渐增大,随时间延长可见荧光增强,晚期荧光着染,其余部位脉络膜和视网膜均未见明显的荧光异常现象(图1C)。中周视野检查示:双眼与病灶部位对应的象限性视野缺损,均与盲点相连,但黄斑回避,未受影响(图1D)。临床诊断:双眼象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CT诊断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将50例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CT诊断,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肠套叠长度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更为相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肠恶性肿瘤继发肠套叠患者,采用CT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率,使其肠套叠长度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口服米非司酮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30岁。因停经45d,院外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来院就诊。B超检查:宫腔内见一约2.4cm×2.0cm孕囊,未见胎心搏动。患者要求药物流产,详细询问以往病史后,于门诊观察室口服米非司酮25mg约1h后,患者感胸闷憋气,呼吸急促,继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周身湿冷,测血压60/40mmHg,立即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肾上腺素1mg肌肉注射,10%GS500ml快速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同时多巴胺40mg加入液体静滴升压,约半小时后,症状缓解,皮肤温暖,口唇无发绀,血压120/80mmHg。讨论米非司酮主要不良反应有轻度恶心,呕吐,眩晕和下腹痛,子宫出血,个别妇…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岁,均有院外晕厥史,术前证实室性心动过速7例,心室颤动5例。12例患者中4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良。12例患者均植入了双腔ICD(美敦力公司,Gem DR)。心室导线常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导线为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此导线顶端带有弹簧除颤电极,将心房导线固定于右心耳靠外侧处,以避免发生交叉感知。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双腔ICD,除颤阈值均小于20J。平均心室起搏阈值0.9V,R波高9.8mV。心房起搏阈值1.4V,P波高2.6mV。在平均随访6.8个月中,ICD共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ATP)45次,低能量转复11次,除颤4次,无误放电发生。5例伴心动过缓者,心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者应推荐使用双腔I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