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的炎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高华  聂本刚  喻明 《西部医学》2011,23(2):308-309,312
目的探讨炎症因素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30例,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不稳定斑块组96例、稳定斑块组71例、无斑块组63例;选择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WBC、单核细胞、hs-CRP及IL-6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无斑块组的血清WBC、单核细胞、hs-CRPI、L-6水平分别与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稳定斑块组hs-CRP及IL-6水平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熊高华  陈小容  胡可慧  喻明 《西部医学》2009,21(1):60-60,63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IHS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改变和头颅影像学的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和颈项强直、病理征阳性;CSF压力均〈70mmH2O,轻-中度白细胞增多和蛋白增高,黄变3例,血性2例;18倒均作头颅CT检查,2例双侧硬膜下积液,6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显示弥漫性硬脑膜增厚。18例中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38.89%。结论认识SIHS的临床特点、CSF改变和影像学的特征,对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在偏瘫型脑瘫尖足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平衡发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最大背屈位足一小腿夹角、胫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粗大运动母表(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对2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2周治疗,2组患儿患侧的最大背屈值足小腿夹角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胫前肌最大收缩EMG值7支GMFM-88 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能更好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尖足步态,提高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及自愿原则,分为支架成形术治疗组71例和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随访期间的卒中复发率、病死率及TIA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支架成形组有1例(1.41%)发生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的轻微卒中,内科治疗组5例发生脑梗死,2例发生TIA(11.67%)(P<0.01);NIHSS、mRS评分提示支架成形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残疾程度改善优于内科治疗组(P<0.01).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可行的,其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予以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19例为优势椎动脉狭窄,5例为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为孤立椎动脉狭窄,仅于PICA延续,4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另一侧闭塞,1例串联狭窄.狭窄段位于椎动脉V1段21例,位于V2段6例,位于V3段3例,位于V4段2例.MoriA型病变21例,B型痛变7例,C型病变4例.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2.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随访3个月~1年,Malek评分为1分者30例,2分者1例;7例复查DSA,仅1例出现再狭窄约70%.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陈小容  熊高华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446-144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后循环缺血患者治疗中对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后循环缺血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统一的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图形的各波潜伏期(PL)和波峰间潜伏期(IPL)。结果治疗前高压氧组与对照组BAEP异常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波PL及IP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IPL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4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急性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水平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分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与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脑梗塞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报告熊高华*张声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女,24岁,右侧肢体无力伴语言障碍9天于1996年5月20日入院。内科检查:T、P、R正常、Bp17/11kPa,双侧颈动脉搏动减弱并可闻及血管杂音,左右锁...  相似文献   
19.
54例眩晕型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眩晕型癫痫临床特征、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眩晕型癫痫患者的资料。结果:脑电图及颅脑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较高,病变主要位于额、颞、顶区,抗癫痫药物有效。结论:对于长期反复发作性眩晕,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可提高眩晕型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巢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倒。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