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宋黎  熊琳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49):9715-9717
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硅凝胶膜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文章总结了硅凝胶膜出现后26年来的理论研究及其治疗效果的相关文献,分析硅凝胶膜的有效性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关键词:病理性瘢痕;硅凝胶膜  相似文献   
12.
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治疗进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熊琳  冉玉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76-3077
  相似文献   
13.
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10年文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92-4693
目的:评价国内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的质量,为改变和提高临床治疗试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1993/2002发表在国内116种医学杂志上的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文献共26l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25篇(9.58%),多中心协作3篇(1.15%);RCT中,仅1篇介绍了随机化方法,所有文献均未说明是否盲法;217篇(83.15%)的文献既无纳入标准也无排除标准;疗效标准及疗效评定时间混乱。结论:瘢痕疙瘩及肥厚性瘢痕临床治疗试验设计总体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喷昔洛韦粉针剂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皮损及后遗神经痛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阳性对照药国产注射用阿昔洛韦粉针剂比较。方法:选择2002—07/2003—06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48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4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注射用喷昔洛韦粉针剂组24例(0.25g/次,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和国产注射用阿昔洛韦粉针剂组24例(0.5g/次,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进行治疗和比较,共用药7d,随访3周。疗效标准:①基本痊愈:皮损基本消退,症状消失,改善率≥90%。②显效:症状和体征改善率≥60%,〈90%。⑨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率≥20%,〈60%。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率〈20%。有效率:(显效例数+基本痊愈例数)/全部病例数&;#215;100%。结果:共有47例完成了试验,其中喷昔洛韦组23例,1例不符合纳入标准。阿昔洛韦组24例。①随访28d,喷昔洛韦组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水疱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与阿昔洛韦组较接近(P〉0.05)。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喷昔洛韦组为13%(3/23),阿昔洛韦组为8.33%(2/24),(P〉0.05)。⑧客观指标(丘疹、水疱、血疱、糜烂、结痂)疗效:治疗7d时总有效率喷昔洛韦组与阿昔洛韦组分别为91%(21/23)和96%(23/24),治疗14d和28d时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主观指标(疼痛)疗效:治疗7d时总有效率喷昔洛韦组与阿昔洛韦组分别为78%(18/23)和83%(20/24),14d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7%(20/23)和96%(23/24),28d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6%(22/23)和100%(24/24)。两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有效率比较,P〉0.05。④药物用量:喷昔洛韦组用量0.25g/d,阿昔洛韦组0.5g/d,前者的每日用量明显减少。(勤安全性评估:阿昔洛韦组2例用药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与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为头晕。喷昔洛韦组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注射用喷昔洛韦粉针剂和注射用阿昔洛韦粉针剂治疗带状疱疹均能有效地控制皮损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但喷昔洛韦组用量较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牙周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牙病。患者到中老年后,觉得自己的牙齿健康状况大不如过去,比如嚼东西软弱无力,食物常易嵌塞牙缝,吃一点煎炒燥火之类的食物,就会引起牙龈发炎肿痛,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因此,牙周炎对于牙齿的危害很大。据调查我国中老年人牙周炎发病率达60%以上,它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牙周炎除了做局部的必要处理之外,还应注意增强体质和牙齿的保健,同时还应了解牙周  相似文献   
16.
17.
熊琳  郑芳  朱雪松  李聪  黄麟杰 《中医药导报》2019,25(8):60-63,73
目的:建立测定"武当一号山银花"中5种有机酸(绿原酸、咖啡酸、3,4-二-O-咖啡酰奎宁酸、3,5-二-O-咖啡酰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Fortis-C18(250×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5℃。结果:5种有机酸在各自测定的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27%~99.72%。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武当一号山银花"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美兰染色法在马拉色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美兰染色和派克墨水染色在马拉色菌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美兰染液、派克墨水染液对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头皮屑三种疾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 ,比较两种方法的染色效果、检出阳性率。并应用上述两种染色法对马拉色菌和念珠菌染色 ,比较它们对马拉色菌染色的特异性。结果 美兰染液将孢子或菌丝染为深蓝色 ,派克墨水染液将孢子或菌丝染为浅蓝色 ,两种染色法与背景区分均较明显。美兰染色和派克墨水染色对三种疾病中马拉色菌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96 %和 94 % ,两种方法对马拉色菌的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美兰对马拉色菌和念珠菌均能染色 ,派克墨水对马拉色菌能染色 ,对念珠菌不能染色 ,具有一定特异性。结论 两种染色方法均可用于马拉色菌的临床检测 ,但派克墨水染色法更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因“面部红斑1年,加重4个月”于2005年4月27日入院。患者1年前于双面颊、鼻背部出现水肿性红斑,无脱屑,不伴瘙痒。无发热及关节痛。日晒后加重,自用“皮炎平”可好转。6个月前于双手掌、手背、双耳廓出现相同皮损,“某中医院”诊断为“红斑狼疮”。予口服“中药”(具体不详)好转。4个月前“劳累”后皮疹再次出现,数目增加,面积扩大。“厦门市某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但未予特殊治疗。1月前就诊于“四川省某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予“泼尼松50mg,q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不同来源糠秕马拉色菌菌株的蛋白酶活性并研究蛋白酶活性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全脂牛奶平板法检测糠秕马拉色菌 3 3株临床分离株和 2 8株正常皮肤分离株蛋白酶活性 ,并选择蛋白酶活性不同的 3株菌以静脉内注射方式感染免疫抑制小鼠进行毒力实验 ,以小鼠死亡率和平均生存时间来评价菌株毒力。结果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t =5 .2 96,P <0 .0 1) ,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活性愈高的菌株 ,相应死亡率愈高 ,小鼠平均生存时间愈短 ;蛋白酶活性与菌株致病性呈直接正相关 (r =0 .992 5 ,P <0 .0 1)。结论 糠秕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皮肤分离株 ,蛋白酶活性高低与菌株的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