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途径之一。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ol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LRP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HBx基因后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32±0.31)倍和(4.62±0.72)倍(均P<0.05);PDTC加入后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1.75±0.19)倍和(2.39±0.54)倍(均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HBx介导肝癌多药耐药,上调多药耐药基因LRP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和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肝癌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15例癌旁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CM2和F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40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29例MCM2表达阳性,28例FAP-1表达阳性,而在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两者均未见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MCM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分化程度有关,肿瘤分化越低,MCM2阳性率越高,P<0.05。MCM2与FAP-1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MCM2和FAP-1可能均参与了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两者可能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了癌细胞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脂联素和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42例大肠正常黏膜对照组织中脂联素与NF-κBp65的表达情况,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脂联素在大肠癌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大肠腺瘤和大肠正常黏膜〔(15.35±3.81)vs(38.71±6.80)vs(43.03±4.89),P<0.05〕,并随大肠癌的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的进展而下降;大肠癌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正常黏膜〔(15.70±2.36)vs(27.15±6.11)vs(34.43±2.36),P<0.05〕,其表达随大肠癌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进展而增高;大肠癌组织脂联素表达强度与NF-κBp65表达强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881,P<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脂联素低表达,NF-κBp65高表达,脂联素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途...  相似文献   
34.
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窦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进行CT瘘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MPR/CPR)及三维表面重建(3D-SSD)处理.结果:CT瘘管造影及其后处理影像清晰显示了复杂多分支瘘管系统.2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经CT瘘管造影分别发现为邻近骶髂关节的病变和盆腔内畸胎瘤所致,另有1例显示了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病变累及骶尾椎,对比剂进入骶管.CT瘘管造影所见与手术一致.结论:CT瘘管造影有利于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系统的显示及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旨在检测DAL-1/4.1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5月手术切除的大肠腺瘤标本10例,大肠癌标本30例,取30例距癌中心10cm处的正常组织作为正常组,大肠癌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8~73岁;Dukes分期:A+B期8例,C+D期22例;高、中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8例.试剂及方法:兔抗人多克隆抗体DAL-1/4.1B购自Abcam公司,SABC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公司.应用SABC法和Western blot检测DAL-1/4.1B的表达.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片口服,分析对比两组的胃镜下黏膜损伤、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及药物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及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均为良好。结论:泮托拉唑胶囊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因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选择PPI类胃黏膜保护剂时可首选泮托拉唑胶囊。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至2011年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9例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42)采用营养支持联合化疗,对照组(n=37)采用单纯化疗,入院后行营养风险筛查,2个化疗周期后比较营养状态、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毒性反应、院内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两个周期化疗后,治疗组的体重指数 [(19.00±3.31)kg/m2比(18.24±1.98)kg/m2,P=0.04]、白蛋白[(33.90±1.50) g/L比(29.90±2.38)g/L,P=0.02]、前白蛋白[(28.19±1.50)g/L比(25.51±8.38)g/L,P=0.01]、血红蛋白[(107.0±6.90)g/L 比(104.20±9.70)g/L,P=0.02]、淋巴细胞[(2.99±0.55)×109/L比(2.63±0.20)×109/L,P=0.03]均显著升高。化疗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比83.78%,P=0.00);治疗组中有营养风险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1.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45%(P=0.00),其他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两次化疗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比10.81%,P=0.03;2.38% 比27.03%,P=0.02)。结论 老年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联合应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及体能的改善,减轻毒性反应,是院内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营养支持符合化疗患者的需求,具有安全、有效、合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7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5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A~D分别给予①泮托拉唑40 mg静滴,qd,②泮托拉唑40 mg静滴,bid,③奥美拉唑40mg静滴,qd,④奥美拉唑40 mg静滴,bid。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A~D的出血率及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A、B、C、D之间两两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泮托拉唑可用来预防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6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8例胃良性疾病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患者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8例)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TNFR-Ⅰ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了胃癌及胃良性疾病者活检组织中sTNFR-Ⅰ的浓度。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TNFR-Ⅰ为2.36±0.78μg/ml,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者(0.82±0.28.ng/ml)和健康体检者(0.78±0.27ng/ml),P<0.001。胃癌组织中sTNFR-Ⅰ为2.52±0.86ng/ml,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胃黏膜组织(0.86±0.33ng/ml),P<0.001。胃癌按Ⅰ-Ⅳ级分期的不同,sTNFR-Ⅰ在血清和组织中逐渐增高,且各期之间进行比较均P<0.01;其中Ⅰ期(12例)、Ⅱ期(14例)、Ⅲ期(25例)术后血清sTNFR-Ⅰ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各自P<0.01;而Ⅳ期患者(15例)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且有所增高;手术切除组(53例,根治或姑息切术)术后sTNFR-Ⅰ明显降低(P<0.001),而探查者或胃空肠吻合术者(13例)术后血清sTNFR-Ⅰ反而增高。结论动态观察血清及组织中sTNFR-Ⅰ的变化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手术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以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石症8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8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