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急性脑卒中并发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其与病变性质、部位、ADL能力及预后等的关系.方法425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卒中后10 d内有无尿失禁分为2组,A组157例,伴尿失禁;B组268例,无尿失禁.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病变性质及卒中后1个月时的病死率; 10 d及 30 d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与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分.结果脑卒中后10 d内尿失禁的发生率为 36.9%,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0.05),而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左侧半球病变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P<0.01);同侧皮层+皮层下病变发生率与单纯皮层或皮层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01),而出血性或缺血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脑卒中后 30 d时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存活患者中A组在脑卒中后10 d及 30 d 时MBI及FIM评分显著低于B组(P< 0.001).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尿失禁的发生与脑卒中的部位及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伴有尿失禁的患者生存和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认知障碍和ADL能力下降是尿失禁的重要因素,随着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提高,尿失禁状态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减重步行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每天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锻炼,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标准(MESSS)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其步行、平衡能力及ADL水平。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其MESSS、HAMD、FMA及BI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间比较,训练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尽早实施减重步行训练,町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步行、平衡及ADL功能,使其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3.
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加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翠环  蒲蜀湘 《中国康复》2003,18(6):363-364
目的 :探讨早期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30 0例 ,随机分为ILIB +康复治疗组 (综合组 )和康复治疗组 (对照组 )各 15 0例。 2组在给予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综合组在早期时联合ILIB。 2组均于治疗前 2 4h及治疗后 6~ 8周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及ADL评分。结果 :治疗后 ,2组Barthel指数及FMA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联合ILIB ,更显著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4.
谢永红  潘翠环 《中国康复》2003,18(4):239-23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及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与常规组各65例.激光组采用ILIB及HBO治疗;常规组按常规药物及按摩治疗.结果激光组痊愈率75.4%;有效率98.5%,常规组痊愈率54.0%,有效率83.0%,2组痊愈率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ILIB及HBO联合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5.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ALD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给予物治疗的同时,还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康复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6.
综合应用NMES和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璇  潘翠环  叶彤 《中国康复》2007,22(2):88-8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对脑卒中所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及对照组各15例,均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NMES组同时进行NMES疗法。2组治疗前后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及4周时,2组中真假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均明显提高(P〈0.001),NMES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NMES等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行运动再学习和高压氧治疗;常规康复治疗,仅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3个月时进行以下评定: Fugl-Meyer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躯干Sheikh评定、平衡Berg评定。结果:治疗后1、2、3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8.
缪萍  王楚怀  潘翠环  于瑞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91-4093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对Q角与VL/VMO肌电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VL、VMP时域指标ZCR、RMS、I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L较VMO高.Q角与VL/VMO肌电比值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149(P> 0.05).结论:PFPS患者VL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活化程度要高于VMO.股四头肌失衡程度与Q角大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对照组,运动再学习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进行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32例(男性16例、女性16例),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6周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Berg量表进行评定和数据分析。结果经3周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运动、平衡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各时期住院康复期间费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与功能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住院费用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23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A组)、恢复期组(B组)与后遗症期组(C组),回顾性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与功能转归情况。结果:脑卒中的住院费用中,A、B、C组药比分别占50.65%、18.84%、17.43%;康复治疗费用比例分别占10.39%、53.39%、57.63%;MBI分值平均提高分别为10.1分、6.4分、5.0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有7个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分析显示,住院日、药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和MBI提高值均对住院总费用产生影响。结论:脑卒中后住院康复患者住院费用结构仍然存在药费比重过高问题,控制患者合并症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在脑卒中急性期即开始介入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并可改善住院费用结构和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