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康在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年来我院使用中成药血康治疗ITP后,疗效尚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受治疗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张之南所著临床血液学有关诊断标准。在53例的ITP中,男9例,女44例,男与女之比为1:44,均数年龄为40.3(14—63)岁,初治者39例,RITP14例,病程2月~15年。  相似文献   
72.
CD(45)单抗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D(45)设门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方法:采用CD(45)单抗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对32名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及5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细胞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淋巴细胞门内,正常对照组相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组CD(45)-FITC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平均荧光道数值分别为(±s):(99.1±0.5)%对(85.2±4.3)%(P<0.05)和31.66±8.47对2.46±1.07(P<0.001);CD45-PE为(99.3±0.7)%对(90.2±6.6)%(P<0.05)和106.99±25.94对13.86±9.51(P<0.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原始幼稚细胞与外周血白细胞1:1000混合稀释后,CD(45)/SSC参数图上,可清楚地对原始幼稚细胞设门。结论:利用CD45设门方法,能简单、快速、准确地识别混在外周血中的少量原始幼稚细胞,敏感度高达10-3。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研究HLA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情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缓解的5岁女性患儿行HLA一个位点不合无关男性供体的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BU 16mg·kg~(-1),CY 120mg·kg~(-2),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 骁悉(MMF)方案:CSA 3mg·kg~(-1)·d~(-1),MMF 250mg·d~(-1)。移植有核细胞数14.6×10~7/kg(受者体重),CD34~ 细胞7.24×10~5/kg(受者体重)。结果 移植后 6天~ 8天外周血白细胞(WBC)降至0, 27天WBC为1.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 39天血小板计数(Plt)>20×10~9/L, 53天Plt>50×10~9/L, 60天Plt>100×10~9/L、Hb>100g·L~(-1)。 12天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Y染色体基因阳性; 39天受者外周血VNTR法检测DNA指纹图显示为供者型; 44天受者HLA-DRB1为:0701、0901,为供者白细胞抗原表达; 49天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100%嵌合。 26天出现皮疹及肝肿大,诊断为Ⅱ°GVHD,使用甲基强的松龙2mg·kg~(-1)·d~(-1),症状控制。 98天康复出院。结论 开展HLA不全相合无关供体脐血移植在中国是可行的、有效的、较安全的,脐血的免疫学特性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5.
76.
ITP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患者可见反复皮肤、粘膜出血,乏力;重者可因颅内出血而致死。多数强的松和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现已证实血小板第4因子(PF4)与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能反馈抑制骨髓巨核细胞生长发育。从而影响血小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动物实验结果已表明肝素可中和PF4。为了避免常规剂量的肝素引起的副作用,我院于97年2月~10月采用国产兆科LD-heparin钙治疗10例ITP,临床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正>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基因重组的检测对CML的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现报道7例CML检测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1~53岁,平均33岁;全国统一诊断标准。6例均取骨髓或外周血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短期培养,胰酶消化,G显带技术。  相似文献   
78.
为进一步探讨无t(15;17)易位而伴有其它染色体改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分子生物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应用短期细胞培养、胰酶消化、G显带技术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测及使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及HRX基因。在被检测的32例ARL患者中,发现1例46,XX,inv(11)(p12q23),无t(15;17)易位的APL患者。分子生物学见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未见HRX基因重排。该患者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105天,无缓解征象,改用HOAP方案化疗也未显效。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讨白介素-2(IL-2)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联合化疗力。用小剂量IL-2治疗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并于缓解后坚持在间歇期长期使用。观察时间为1991~1995年,随访4月~48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总有效率及达CR平均时间与对照组相近,而复发率(35.3%)及生存期(21.29±10.21月)优于对照组(53.3%、11.55±7.56,P<0.01)。小剂量IL-2免疫疗法是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延长生存期的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及长期生存的情况。方法: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12例,其中同胞HLA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7例;无亲缘关系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UCBT)5例。结果:11/12例受者获造血重建,UCBT患者造血重建速度较同胞PBSCT或BMT慢,1例UCBT移植后46d造血功能未重建,回输自体骨髓后恢复自体造血。11例Allo—HSCT受者免疫功能重建开始于移植后30d,死亡2例,均为移植后复发病例。结论:Allo—HSCT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方法,对于无同胞HLA相合的供者,选择较高细胞数量、HLA1~2个位点不合的UCBT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