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导致患者住院及死亡的常见原因.导致死亡的CAP被称为严重肺炎.可靠的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分诊,并决定对患者是否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更加积极的治疗.然而,精确地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对我们来讲是一大挑战.目前,临床上有很多肺炎严重程度量化评分系统,最常用的有英国心胸学会推荐的CURB-65源于美国的PSI,以及CURB-65量化评分系统的各种衍生如CRB-65、CURB.PSI需要有详细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静脉血样本、动脉血气及胸片结果,评分可能更为准确,但忙碌的急诊科医生未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杂的PSI评分或哪怕进行了也容易产生不正确的评分而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在高压氧医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为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规范各相关病种的高压氧诊疗,上海市医用高压氧临床质控中心提出在高压氧质控管理中实施单病种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上海市现状调查,筛选出主要治疗病种,建立单病种质控登记表,多学科交叉合作制定单病种质控诊疗规范。结果:筛选出4类主要病种并构建上...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毒物中毒患者32例均在洗胃、导泻、利尿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行HP治疗,分别于第1次行HP前及行HP治疗后1,2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正常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并观察患者出血情况。结果HP治疗1,2h时PLT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h时PLT较治疗1h时增高(P〈0.05);HP治疗2h时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治疗1,2h时PT,APTT,INR,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透析导管处渗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血尿1例,口腔出血1例,皮肤大片瘀斑1例。结论HP治疗可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不影响其他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4.
以52名无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学习经历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模拟案例教学对医学生ACLS理论、技能掌握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实践证明模拟案例教学进行ACLS急救团队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12只),缺血再灌注组(14只)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预处理组(14只)用辛伐他汀20 mg/(kg·d),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每组再平分为2组,分别再灌注30,90 min.所有动物均灌胃14 d,1次/d,第15天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的动态变化.结果:预处理组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水平在再灌注30,90 min各时段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寻求其对心力衰竭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快速诊断的切点.方法 将2008年1-6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呼吸困难患者91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组34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非心源性组57例).评价各参数对于急诊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并通过对各参数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关系进行ROC曲线分析,最终获得各参数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最佳诊断范围.结果 心源性组与非心源性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6203.50、1410.00ng/L)、肌钙蛋白Ⅰ(0.12、0.03 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46.25%、65.60%)、左房内径(42.75、36.0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以N末端脑钠肽前体值≥3715 ng/L为切点,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达到最大值.根据ROC曲线分析,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是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最佳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0.04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ROC曲线下面积0.829±0.049(P<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心源性呼吸困难进行联合试验,其特异度上升为96.50%,总符合率上升为83.50%,阳性预测值上升为91.30%,阳性似然比上升为17.60,误诊率下降为3.50%.结论 急诊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有利于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快速诊断,有助于快速鉴别患者的呼吸困难是否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  相似文献   
27.
ICU中老年病人心肺复苏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ICU中老年病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存活率与所患基础疾病的关系以及年龄对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影响。方法 对1995~1999年在我院急救科ICU中经历过心肺复苏(CPR)的所有≥60岁的老年病人病史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a中共有153名病人经历过CPR,平均年龄59岁,其中≥60岁的老年病人有90人,21人(23.3%)CPR成功,但最终仅有2人(2.2%)存活出院。结论 在老年病人中年龄并不是影响ICU中最初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但随着老年的增加,存活出院率明显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是ICU中老年病人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8.
交通伤急诊住院的青少年和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青少年和儿童交通伤住院患者的来源、车祸发生区域、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等特征。方法以2004至2005年间急诊收治的163例1~18岁青少年和儿童交通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外来人员子女、郊区及郊县儿童发生交通伤比例高;行人和机动车碰撞是最主要的受伤方式;5~9岁儿童发生交通伤害最多;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结论应加强对外来人员子女、郊区和郊县儿童及家长的交通安全教育,其次对儿童乘客应加强安全防护;进一步规范儿童交通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实践寻找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在实习生临床实习期结束后,应用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模拟急救教学软件,美国anesoft公司)结合SimMan高级综合模拟人等系统(挪威Laerdal公司出品),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会议指南,开设“临床模拟急救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的综合训练;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急救实战演练,由专业医师进行考评,并对学员的问卷反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模拟急救实战演练的合格率达95.6%;100%的学员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94.4%的学员认为该课程的实用性强,88.9%的学员认为课程内容合理、完善,66.7%~100%的学员认为该课程提高了他们的急救操作能力、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结论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软件与模拟人系统相结合的“临床模拟急救培训”课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急救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30.
抓好急诊管理对提高急诊医疗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救中心在急诊管理方面突出抓好急诊岗前培训、规范急诊诊疗流程、建立员工相互评价制度等三个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强急诊岗前培训主要目的 是针对目前急诊医师队伍建设实际,着眼提高和保持急诊医师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以满足急诊医疗工作质量要求.培训方法主要以讲课和业务交流为主,培训内容包括:学习熟悉急诊规章制度、心肺复苏技术训练、研究确立急诊胸痛和腹痛的诊疗思路、进行医疗纠纷的案例分析、交流医患沟通的技巧、了解掌握医患纠纷中的法律问题;规范急诊诊疗流程主要是为了规范诊治行为,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规范方法主要是借鉴国外先进方案和结合我院实际,组织专家研讨和试运行,并制定出心搏呼吸骤停急救流程、休克急救流程等近20个具体的规范和预案,印发医护人员学习掌握和执行;建立员工相互评价制度主要是通过印发"急诊医师互评表",请各位医师就大家在劳动纪律、工作态度、专业技能、沟通与协作等方面进行互测互评,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