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芯降温射频治疗仪(CRF)治疗肝肿瘤的适应症、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应用CRF治疗20例肝肿瘤,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0-14天、1月患者肝功能、外周血血清肿瘤标志物、CD^4 、CD^8 、CD^4 /CD^8 、病灶大小及回声、病灶内血流、病灶在增强CT/MRI上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7个病灶完全坏死表现为肿瘤体积缩小,整个病灶回声增强,病灶内检测不出血流信号,肿瘤标志物下降明显甚至下降至正常;5个病灶部分坏死表现为只有部分病灶回声增强,病灶内检测不出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减少,肿瘤标志物下降不明显或不下降。所有患者治疗后CD^4 值升高、CD^4 /CD^8 比值升高。结论:对于小于3.6cm的肝肿瘤CRF射频消融可一次性全部灭活,对于3.6cm以上的肝肿瘤需多次射频消融,射频消融在杀灭治疗肿瘤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42.
阻断肝右静脉对肝硬化小猪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肝硬化条件下合理的肝静脉阻断方式。方法:分别缝扎或间歇断肝硬化小猪各6头,动态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肝功能,肝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和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缝扎组早期肝损害明显,6周后恢复,早期肝右叶肿胀淤血,晚期有萎缩,左叶横径纵径增加;术后门静脉压力或高,门静脉血流减慢,流量减少,肝动脉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肝动脉-门静脉瘘,右肝门静脉分支与左肝静脉分支交通支形成。间歇阻断组肝损害较轻但持久,阻断期肝右叶肿胀,放松后改善,6周后左右略增大,右叶减小不明显,阻断期PVP,门静脉,肝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改变与结扎组相似,间歇期恢复;未见血管瘘形成。结论:肝硬化情况下缝扎RHV致肝右叶萎缩,左叶代偿增生较间歇阻断组明显;缝扎RHV致肝功能损害早期较明显,可自行恢复,间歇阻断致肝功能损害较轻但持久,缝扎RHV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明显,肝内侧支循环较完善。  相似文献   
43.
应用彩色超声显示老年性白内障眼动脉血流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彩色多产勒血流显像检测1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发现:1.白内障眼动脉频谱形态发迹主要为第一峰降低,波形圆钝,舒张期流速减低;2.白内障组与对照组比较vmax与v^-明显减慢,而RI和PI显著增大。其中以成熟期组vmx,v^-减慢较明显;3.不同年龄组成熟期白内障眼动脉的vmas与v^-无显著性差异,而≥70岁组RI与PI则较其它组增高。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联合P53及Rb两种抗癌基因,通过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技术,探索其对肝转移癌灶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超液化碘油及Pll修饰的nHAP乳剂为载体,将含有野生型P53、R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肝动脉共同或者分别转运至兔VX2肝转移癌灶局部,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原位共焦激光显微镜确定P53及Rb共表达蛋白在转移灶的表达。然后病理观察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变化。最后应用Realtime RT-PCR级ECL蛋白杂交技术检测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CD31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肿瘤MVD均降低;CD34标记的MVD显示:与其他组相比,nanoplex- 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MVD均降低。nanoplex- p53/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CD3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 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CD3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anoplex- p53/lipiodol、nanoplex- Rb/lipiodol及nanoplex-(p53+Rb)/lipiodol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以Pll-nHAP为载体的Rb基因协同P53基因纳米靶向治疗通过降低CD31、CD34及VEGF的表达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增强其抗肿瘤效应。P53基因联合Rb基因的纳米基因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抑制消化道癌肝转移灶血管新生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新型非病毒载体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 nHAP)在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应用氯化镁修饰nHAP,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N1)为报告基因,联合脂质体共同作为基因载体转染肝癌细胞HepG2,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效率和平均荧光值;2)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nHAP-Mg2+与DNA的结合和保护作用;3)MTT 法评价nHAP-Mg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 1)nHAP-Mg2+单独无明显基因转移功能,联合脂质体后,可成功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进入HepG2肝癌细胞,其转染的平均荧光的强度和转染的效率较均单用应用脂质体组显著提高(P<0.05);2)在合适的比例时nHAP-Mg2+与DNA 能够完全结合并能够耐受DNA酶的破坏消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3)应用单纯nHAP-Mg2+或联合脂质体时,随着量的增加对细胞的生长抑制增强(P<0.05)。结论 nHAP-Mg2+具有结合和保护质粒DNA的作用。在基因治疗时,可以作为脂质体的辅助载体应用,不但可以提高转染效率和稳定表达,还可增强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效果,适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46.
能量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能量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在肝动脉栓塞治疗中的效应价值。方法 对14例肝癌患者肝动脉塞化疗前后行能量多普勒超声和能量谐波成像声学造影检查,声学造影剂为Levovist。结果 栓塞前,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3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能量谱波成旬声学造影检查14例病灶内均检出搏动血流信号;栓塞后,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9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能量谐波成像声学造影检查11例病灶内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增强强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射频及射频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别对123例肝细胞肝癌(HCC)术后复发患者共149个肿瘤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或射频消融综合治疗,(1)Ⅰ组66例77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CRFA);(2)Ⅱ组57例72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其中Ⅱ a组21例30个肿瘤病灶行单纯CRFA;Ⅱ b组36例42个肿瘤病灶于CRFA之前分别行肝动脉栓塞或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3)Ⅲ组另选63例75个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行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术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术后1个月甲胎蛋白、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强CT/MRI的改变.其中23例分别于消融治疗前后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果Ⅰ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2.2%(71/77),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93.2%(55/59),2年生存率71.9%(23/32),3年生存率64.0%(16/25);Ⅱ a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23.3%(7/30),术后1个月仅1例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45.0%(9/20),2年生存率38.5%(5/13),3年生存率28.6%(2/7);Ⅱ b组术后1个月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57.1%(24/42),术后1个月AFP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65.6%(21/32),2年生存率47.4%(9/19),3年生存率38.5%(5/13);Ⅲ组肿瘤病灶完全坏死率为78.7%(59/75),术后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1年生存率78.9%(45/57),2年生存率58.1%(18/31),3年生存率46.2%(12/26).结论对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CRFA的效果优于单纯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且术后复发的小肝癌肿瘤病灶是CRFA的最佳适应证;而对于直径大于3 cm的HCC复发肿瘤病灶,应采用包括射频消融、酒精注射以及肝动脉栓塞在内的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和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8.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方法、适应症及其疗效。方法 应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患者 168例共 217个病灶,其中第 1组 113例共 147个病灶,肿瘤直径 <3cm;第 2组 35例共 49个病灶,肿瘤直径 3~5cm;第 3组 20例共 21个病灶,肿瘤直径>5cm。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甲胎蛋白(AFP)、CD4+、CD8+、CD4+ /CD8+值和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增强CT/MRI的改变。记录患者治疗后 1、2、3年生存率。结果 第 1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 89. 1% (131 /147),术后 1个月AFP明显下降,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6% (84 /87)、71. 2% (42 /59)和 63. 0% (17 /27)。第2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 53. 1% ( 26 /49 ),术后 1月AFP下降,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1% ( 23 /28 )、63. 2% (12 /19)和 44. 4% (4 /9)。第 3组仅 4个病灶 (占 19. 0% )为完全坏死,术后 1个月仅 1例AFP下降至25μg/L以下, 1年生存率 62. 5% (10 /16), 2年生存率 44. 4% (4 /9),存活 3年以上仅 1例(1 /4)。20例肝细胞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D4+、CD4+ /CD8+显著降低,sIL 2R显著增高;治疗后CD4+值升高、CD4+ /CD8+值升高,sIL 2R显著降低。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可获显著疗效,而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