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6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可溶微针在无痛插入皮肤后可直接将药物递送至皮下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药物递送能力,但因载药量有限,仍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因此,提高微针载药量对于可溶微针的应用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提高可溶微针载药量的3种策略,即改变药物制剂、改变微针结构及改变微针制备工艺,以期为微针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T肽是Tuftsin的衍生物,其基本功能是刺激巨噬细胞,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及分泌能力,通过增强效应细胞的细胞杀伤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术后抗肿瘤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T肽与化疗药物顺铂的联合能否提高铂类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及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T肽和/或顺铂处理人巨噬细胞株U937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分泌水平的变化;应用裸鼠荷瘤动物模型,分析T肽和/或顺铂处理小鼠肿瘤变化情况以及小鼠用药期间外周血中巨噬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①应用ELISA检测发现在T肽组和T肽联合顺铂组中,U937细胞培养液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顺铂组;T肽联合顺铂组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顺铂组和T肽组;②在小鼠荷瘤模型中,T肽联合顺铂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顺铂组和T肽组,并且小鼠没有明显的体重下降;③在小鼠外周血的检测分析中发现,T肽联合顺铂组中活化巨噬细胞数呈现增长趋势.免疫组化分析各组中肿瘤组织Ki67显示T肽联合顺铂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T肽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分泌肿瘤细胞杀伤因子(TNF-α、IFN-γ);在体内动物模型中,T肽能够提高化疗药物如顺铂的疗效,使联合组具有更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有机溶剂抽提法对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动态检测血浆LPA含量,分析其与梗死部位(皮质支和深穿支)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后6h血浆LPA含量[(3.45±0.3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3±0.31)μmol/L,P〈0.01],并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4.05±0.51)μmol/L],14d接近正常,与高峰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质支组发病后24h血浆LPA水平[(4.64±0.55)μmol/L]高于深穿支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与病程、病灶部位有关。LPA在急性脑梗死发生时具有预警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是一小群能够将染料Hoechst 33342排出从而在流式细胞图上呈现Hoechst 33342低染的细胞,研究者已在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检测出了SP细胞并验证这些SP细胞具有强干细胞活性。现有试验结果证实多种肺癌组织和肺癌肿瘤细胞系中也存在具有类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这些SP细胞的鉴别与分离对于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有何意义?本文将整合现有研究资料就这一问题进行阶段性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食管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方法 33例食管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给予适形放疗,180~200cGy/f,80%~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腹膜后总剂量36~60Gy。结果完全缓解(CR)率30.3%(10/33)、部分缓解(PR)率48.5%(16/33),无变化(NC)+进展(PD)率22.2%(7/33),总有效率(CR+PR)78.8%(26/3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7.6%(19/33)、21.2%(7/33)和9.1%(3/33)。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体积、症状缓解、放疗剂量、转移淋巴结大小、是否同时发病、是否伴有癌栓等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体积、症状缓解与生存情况有关,而放疗剂量、食管病变位置、转移淋巴结大小、是否同时发病、是否伴有癌栓等与生存情况无关。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放疗体积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难溶性微管蛋白抑制剂SUD-35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增加其溶解度及溶出速率。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溶剂-熔融法制备SUD-35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X-射线衍射观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研究。采用MTT法对SUD-35固体分散体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药效进行测定。结果 SUD-35固体分散体中SUD-35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相对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均有明显提高,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SUD-35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细胞药效结果显示SUD-35固体分散体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增殖抑制率强于SUD-35纯药。结论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制备SUD-35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SUD-35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对可分剂量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片(EDDTEM)的处方进行研究,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微囊(EEM)并压制成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处方。结果 EEM的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与药物比例为6∶1,海藻酸钠-壳聚糖比例为4∶1,海藻酸钠浓度为2.5%。所制缓释片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理为扩散和溶蚀并存。结论 EDDTEM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手术加放疗治疗下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998年4月至2000年3月在齐鲁医院接受手术加放射治疗的下咽癌患者32例,分期T2-4N0-2M0,手术采用咽喉肿瘤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2~4周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放射治疗,剂量为55~66Gy,观察治疗毒副反应,放疗结束后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Ⅰ、Ⅱ级治疗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咽部黏膜炎和皮肤放射性损伤,无Ⅲ级及以上的治疗毒副反应发生。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57.9%。结论下咽癌患者手术后加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患者能耐受,取得了较好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檗胺体外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0、2、4、8、16、32mg/L小檗胺作用UMR-106细胞24、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檗胺对UMR-10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0、4、8、16 mg/L小檗胺作用UMR-106细胞24 h后,Hoechst33258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PI荧光标记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小檗胺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UMR-106细胞的增殖(P<0.01),其作用24、48、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4.69、8.03和3.54 mg/L.小檗胺处理组可见核固缩和凋亡小体.空白对照组和小檗胺4、8、16 mg/L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0.29)%、(3.58±0.31)%、(6.27±0.47)%和(11.27±1.0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小檗胺可以诱导细胞坏死;此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檗胺4、8、16 mg/L处理组UMR-106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呈降低趋势(P<0.01).结论:小檗胺体外能够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坏死和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