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秋花  潘学谊  曾文彬  周兰兰  关则兵 《重庆医学》2021,50(10):1653-1657,1662
目的 探讨人类同源基因2(EZH2)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迁移、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用siRNAs沉默HL-60细胞的EZH2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3个不同序列的siRNA敲除EZH2的效果并筛选出最佳序列.随后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并用Transwell迁移小室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迁移、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HL-60细胞中用siRNAs敲除EZH2后其增殖能力下降(P<0.05),凋亡增加(P<0.05).Transwell迁移小室试验结果显示,HL-60细胞敲除EZH2组(siEZH2组)的下室细胞比例比HL-60野生株细胞组(wild组)和空病毒组(NC组)明显降低;苏木素染色后发现siEZH2组膜上细胞基数明显低于wild组和NC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iRNA沉默EZH2后细胞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下调,E-钙黏蛋白(E-cadherin)上调,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下调,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上调.结论 在HL-60细胞中敲除EZH2基因后其增殖、迁移能力下降,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32.
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MP-2、u-PAR、F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金属蛋白酶MMP-2、丝氨酸蛋白酶u-PA受体u-PAR和细胞基质蛋白FN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e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MMP-2、u-PAR和F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其表面的MMP-2、u-PAR、F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可以上调与乳腺癌浸润转移有关的基因的表达,缺氧条件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Ⅶ、Ⅹ、Ⅺ的活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浆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采用一期法在ACL 20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测定。同时对160例AIS患者的各个因子在疾病初发与复发、年龄、性别等方面作分析比较,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AIS组血浆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分别为102.25%±34.36%、187.29%±34.93%、157.29%±55.11%、135.60%±43.21%和106.74%±54.78%,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患者组的FⅤ:C、FⅦ:C、FⅧ:C、FⅩ:C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而FⅪ:C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IS病人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25%、58%、53%、40%、11%。同时发现再发AIS组上述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AIS组(P<0.01)。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其中以FⅤ:C、FⅦ:C、FⅧ:C、FⅩ:C增高明显,但FⅪ:C并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凝血因子在参与AIS发病中的重要性及其复杂的机制。另外,我们的结果表明凝血因子升高程度与疾病初发与复发有关,复发组的上述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  相似文献   
34.
总结我科15年来初治的1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作一分析。指出MA仅为形态学诊断,必须究其原因,除与营养不良有关外,似与消化道病变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运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检测HL-60细胞的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细胞早期凋亡流式检测法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结果 hTERT ASODN组(终浓度10 μmol/L)、脂质体介导hTERT ASODN组(终浓度0.5 μmol/L)均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HL-60细胞凋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ASODN组对HL-60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均弱于阿糖胞苷(终浓度10 μmol/L)(P<0.01).结论 脂质体的介导增强了hTERT AS0DN抑制HL-60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效果.脂质体介导hTERT ASODN有可能成为化疗外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6.
因子Ⅶ促凝活性 (FⅦ∶C)作为脑梗死、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 80名健康老年人 (年龄 >6 0岁 ) ,10 2例脑梗死、5 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FⅦ∶C测定 ,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蝰蛇毒磷脂时间 (RVVT) ,观察其变化特征 ,并分析PT与RVVT差值与FⅦ∶C变化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脑梗死患者 10 2例 ,男 75例 ,女 2 7例 ,年龄 48~ 91岁 ,平均 70岁 ;脑出血患者 5 0例 ,男 37例 ,女 13例 ,年龄 49~ 91岁 ,平均 71岁。按 1986年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 ,患者全部经头颅CT或MRI确…  相似文献   
37.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所导致的高凝状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1 ] 。目前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Ⅶ活性 (FⅦ∶C)增高为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但对凝血因子Ⅷ、Ⅴ、Ⅹ、Ⅺ活性水平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意义尚未阐明。我们对16 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进行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的测定 ,以探讨这些凝血因子活性升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为诊断、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临床依据 ,为了解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帮助。对象和方法1 对象 所有AIS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共 16 0例 ,男 85例 ,女 75例 ,平均年龄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