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目的:探讨Shh(sonic hedgehog)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大肠腺瘤及50例大肠癌中Shh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hh蛋白的阳性信号分布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细胞质内,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31/48)和58.0%(29/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0.0%(5/25)(P0.01,P0.05);在大肠腺瘤中,Shh的染色评分随腺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呈显著性升高(P0.05)。Shh在早期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和染色评分都高于进展期大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001)。Shh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hh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2.
44.
目前国内医疗风险研究侧重于风险控制,从结果上探讨如何化解风险多为就事论事,研究缺乏系统性,深度不够;对医疗风险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建议:应加强国内医疗风险研究的系统性;规范对医疗风险含义的认识;积极开展医疗风险的预警、监测与评估以及实践性探索,为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提供证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循征沟通技巧在糖尿病教育以及对护士职业价值的影响。方法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时间分成2组。对照组48例患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50例患者接受护士循征沟通技巧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基础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足部护理、预防低血糖);比较2组患者经护士循证沟通技巧下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控制情况以及护士实施循证沟通技巧前后对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循征沟通后,健康教育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实验组在研究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的数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护士自身对工作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循证沟通技巧在糖尿病教育和提高护士职业价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检测肿瘤相关钙信号转导蛋白2(tumor-associated calcium signal transducers 2,Trop2)在胃癌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5例胃癌及6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rop2的表达。结果 Trop2高表达者86例(63.7%,86/135),其中肠型胃癌74例(64.9%,74/114),弥漫性胃癌12例(57.1%,12/21)。Trop2在癌旁胃组织、慢性胃炎、肠化、低度及高度异型增生组织中高表达者分别为14例(21.5%,14/65)、6例(13.3%,6/45)、15例(30%,15/50)、30例(48.4%,30/62)及39例(50%,39/78)。Trop2在非肿瘤性病变中高表达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型胃癌(P0.05)。Trop2在癌旁正常胃组织、慢性胃炎、肠化组织中高表达发生率显著低于弥漫性胃癌(P0.05)。Trop2在肠化组织中高表达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度异型增生组织(P0.05)。Trop2高表达与肿瘤较低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Trop2阳性的胃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胃癌患者(P0.01)。结论 Trop2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因间断乏力、尿黄、进食差伴有腹胀、下肢浮肿10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化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8U/L,谷草转氨酶126U/L,谷丙/谷草1.85,总蛋白71.4g/L,白蛋白27.4g/L,球蛋白44.0g/L,白/球0.62,总胆红素44.1μmol/L,直接胆红素19.5μmol/L,间接胆红素24.6μmol/L,r-转肽酶45U/L,碱性磷酸酶124U/L,总胆汁酸35.5μmol/L,肾功能、血糖、便常规正常,丙肝抗体阳性。临床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病毒性感染。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 ivgtt.qd,注射用肝水解肽100mg ivgtt.qd,复方鳖甲软肝片2.0g po.tid保肝治疗。入院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5~20/HP,红细胞1~3/HP,进行尿培养结果显示存在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显示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敏感,鉴于患者目前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间断下腹坠痛,再次复查尿培养结果同前,考虑患者为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可能性大。于2014年10月16日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来立信,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批号:1140553)600mg,ivgtt.qd治疗感染(滴速:25滴/min)。2014年10月17日患者诉出现无诱因双手颤抖症状,持续时间长且未自动缓解,排除前期所用保肝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后,考虑该症状不除外为加用左氧氟沙星引起。医师考虑患者老年女性,体重较轻,暂减量为左氧氟沙星300mg, ivgtt.qd,观察患者颤抖症状是否继续出现。2014年10月18日患者反映颤抖症状仍存在,减慢滴速处理后(滴速:15滴/min)无好转,考虑该症状可能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医嘱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更改为头孢他啶1.5g, ivgtt.bid抗感染治疗。更换药物后患者双手颤抖症状消失,继续治疗5d后患者下腹坠胀症状消失,尿培养阴性,尿查霉菌阴性,抗感染治疗有效,停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患者,女,68岁,因间断乏力、尿黄、进食差伴有腹胀、下肢浮肿10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化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8U/L,谷草转氨酶126U/L,谷丙/谷草1.85,总蛋白71.4g/L,白蛋白27.4g/L,球蛋白44.0g/L,白/球0.62,总胆红素44.1μmol/L,直接胆红素19.5μmol/L,间接胆红素24.6μmol/L,r-转肽酶45U/L,碱性磷酸酶124U/L,总胆汁酸35.5μmol/L,肾功能、血糖、便常规正常,丙肝抗体阳性。临床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病毒性感染。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 ivgtt.qd,注射用肝水解肽100mg ivgtt.qd,复方鳖甲软肝片2.0g po.tid保肝治疗。入院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5~20/HP,红细胞1~3/HP,进行尿培养结果显示存在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显示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敏感,鉴于患者目前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间断下腹坠痛,再次复查尿培养结果同前,考虑患者为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可能性大。于2014年10月16日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来立信,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批号:1140553)600mg,ivgtt.qd治疗感染(滴速:25滴/min)。2014年10月17日患者诉出现无诱因双手颤抖症状,持续时间长且未自动缓解,排除前期所用保肝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后,考虑该症状不除外为加用左氧氟沙星引起。医师考虑患者老年女性,体重较轻,暂减量为左氧氟沙星300mg, ivgtt.qd,观察患者颤抖症状是否继续出现。2014年10月18日患者反映颤抖症状仍存在,减慢滴速处理后(滴速:15滴/min)无好转,考虑该症状可能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医嘱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更改为头孢他啶1.5g, ivgtt.bid抗感染治疗。更换药物后患者双手颤抖症状消失,继续治疗5d后患者下腹坠胀症状消失,尿培养阴性,尿查霉菌阴性,抗感染治疗有效,停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潜伏期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抗结核治疗后的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进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子宫内膜潜伏期结核,分为内膜潜伏期结核组(n=74)及对照组(n=370),比较两组间的基本资料、促排卵情况以及新鲜周期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并对年龄、窦卵泡数(AFC)、体质量指数(BMI)、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潜伏期结核、HCG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个数、移植胚胎形态等影响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BMI、基础FSH水平、总Gn剂量、HCG日孕酮水平、IVF受精比例、临床妊娠率、早产率、活产率、双胎率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内膜潜伏期结核组患者不孕年限长、AFC少、原发不孕及输卵管病变占比大,拮抗剂方案占比高、Gn天数少、HCG日E2值低及内膜薄,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均少,移植单胚胎占比低、移植囊胚占比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