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验动物学习外科手术操作是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的必要前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注重严格无菌观念的树立,坚持实验操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改革考核制度,对于改良手术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9(MMP-9)在后交通动脉瘤瘤周蛛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标本12例作为颅内动脉瘤组,并选取同期行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或颞叶癫痫手术患者后交通动脉起始部附近蛛网膜组织6例作为对照组。标本行常规HE染色,并采用Envision法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组间MMP-9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提示动脉瘤瘤周的蛛网膜存在一定的组织破坏,表现为蛛网膜结构松散,与血管壁之间的连接程度下降,局部存在脱离现象。动脉瘤组瘤周蛛网膜中MMP-9阳性表达均高于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内蛛网膜中MMP-9的阳性表达强度较血管壁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组内不同年龄、Hunt-Hess分级的MMP-9表达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动脉瘤瘤周蛛网膜中MMP-9表达明显增加预示着细胞外基质的溶解,破坏蛛网膜对血管壁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证实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1].而目前绝大多数内镜下清除血肿的治疗为内镜控制下的手术,利用神经内镜提供视野及照明,内镜外用吸引器或普通碎吸器吸除血肿,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根受照长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访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采用伽玛刀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60例,分短照射组(1~2mm)和长照射组(3~4mm)两组,照射剂量均为75Gy,对比分析三叉神经根受射线照射长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随访时间等因素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1.00),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三叉神经根受照长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1),随着神经根受照长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人造血管材料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的组织工程学研究为小口径人造血管材料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用于小口径血管材料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脑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常规增强MR扫描和伽玛刀治疗所采用的薄层增强MR扫描检测脑转移瘤数量之间的不同。方法转移瘤的数量在治疗前和治疗中两次扫描图像上分别由2名医生确定,研究分析的两次MR图像间隔时间为4周以内。常规的增强MR扫描为层厚6 mm间隔2 mm,伽玛刀定位增强MR扫描是采取对刚性固定框架进行3.0 mm薄层无间隔扫描。结果 1336名患者中41.2%的患者在伽玛刀定位时发现转移瘤的数量增加,而数目相同者占58.8%,检测出从单发转移增加到多发转移占13.8%。在结直肠癌、食道癌病例中,单发转移的比例为66.2%,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结论大约有40%的患者在伽玛刀定位薄层图像扫描中发现转移瘤的数目增加,脑转移瘤患者的薄层MR增强扫描应当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分为2型(脑内血肿为主或脑室积血为主型),对脑内血肿为主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和同侧侧脑室连通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积血为主型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结果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20例存活,生活自理13例,基本自理6例,卧床不能自理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结论 根据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可降低患者死残率.  相似文献   
18.
脑外伤后尿崩症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漆松涛  张晓峰  潘军  尤宇  黄广龙 《广东医学》2006,27(10):1487-1489
目的分析脑外伤后尿崩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GC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尿崩发生率与GC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对25例尿崩症患者进行1:3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尿崩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Pearson相关检验,尿崩发生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11项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5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2项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中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后发生尿崩症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是:GCS评分和颅底骨折。结论外伤后中枢性尿崩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伤情越重,尿崩出现概率越高,尿崩持续时间越长;颅底骨折的出现使尿崩症发生的概率增加;年龄、颅脑损伤性质、致伤因素、视神经损伤不是脑外伤后尿崩的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一般是短暂性、部分性尿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为神经内镜下侧脑室脉络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8例(16侧)固定成人尸头标本上的脉络丛形态及其供血动脉的走形,测量各部位脉络丛的宽度、到中线的距离及其供血动脉的管径,并确定侧脑室后角入路脉络丛手术的最佳穿刺点.结果 侧脑室内的大部分脉络丛集中在三角部和颞角;其脉络点、颞凸点和三角部至中线距离分别是(25.6±2.0)mm,(32.2±1.1)mm,(29.1±1.3)mm;脉络丛颞部、球部、体部宽度不同[(6.40+0.64)mm、(13.53±1.03)mm、(3.70±0.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脉络丛由根部血管供血,突出的脉络球由脉络丛前动脉外侧干供血:神经内镜下双侧脑室后角入路脉络丛手术的最佳穿刺点是枕外粗隆上5 cm、旁开3 cm,穿刺方向指向同侧眼球.结论 神经内镜下双侧脑事后角最佳穿刺点入路行脉络从手术有利于最大面积的烧灼脉络丛组织,手术中可烧灼或离断脉络丛前动脉外侧干以阻断颞部脉络丛外侧份及脉络丛球部供血,不会影响丘脑、室管膜下及颞叶等重要功能区域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尼莫地平后处理组,后三组建立大鼠面神经电损伤模型.应用HE染色、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1、3、6月)GDNF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尼莫地平不同给药时间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大鼠面神经损伤程度减轻,GDNF表达升高,持续时间延长;尼莫地平预处理组GDNF表达和尼莫地平后处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后处理组GDNF表达在3月、6月时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可以保护面神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DNF的表达而实现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nimodipine on facial nerve injury and its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Methods Ninety-six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facial nerve injury group, nimodipine pretreatment group, and nimodipine post-treatment group. Rat models of facial nerve injury in thc later 3groups were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GDNF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and Western blotting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an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1, 3 and 6 months after the injury). Restdts Compared with the facial nerve injury group, the nimodipine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less severe nerve damage and significantly up-rcgulated expression of GDNF (P<0.05). The expression of GDNF in the nimodipine pre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imodipine post-treatment group (P<0.05).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GDNF in the nimodipine post-treatment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facial nerve injury group 3 and 6 months after the injury (P>0.05). Conclusion Nimodipine has significant facial nerve protective effect, and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nimodipine to protect the facial nerve is to regulate the GDNF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