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老年病房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和抗菌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近3年的变化,以期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调查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病房真性菌尿的记录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010株,其中G-杆菌57.4%(大肠埃希菌25.7%、肺炎克雷伯菌10.8%、铜绿假单胞菌7.3%),G+球菌21.6%,真菌21%。3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和真菌的检出率显著上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和大多数B内酰胺类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当这些抗生素与口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后,细菌对它们的耐药率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而粪肠球菌除此之外还对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低;真菌对三唑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G杆菌仍是老年病房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铜绿假单胞茵和真菌的检出率显著升高;病原菌的耐药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2.
63.
核因子κB在缺血性急性肾衰竭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NF-κB)在缺血性急性肾衰竭(AR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凝胶滞留分析方法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缺血性ARF大鼠肾组织内NF-κB DNA结合活性及iNOS表达情况.结果肾皮质NF-κB DNA结合活性在缺血再灌注早期从对照组的1.00±0.17升高到缺血再灌注6 h的3.67±1.94(P<0.05);之后下降,再灌注24 h为1.32±0.27.髓质区NF-κB DNA结合活性在缺血再灌注早期从缺血前的1.03±0.05降到缺血再灌注6 h的0.41±0.09(P<0.01);随后开始升高,至48 h达1.56±0.39.肾皮质iNOS mRNA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逐渐延长,表达量逐渐上升,缺血前为0.48±0.06,12 h达高峰(0.86±0.09),随后在小幅下降后又升到再灌注48 h的0.83±0.12.髓质区iNOS mRNA表达量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呈升高趋势,缺血前为0.77±0.04,再灌注6~12 h达高峰(分别为0.94±0.12和0.94±0.09),之后小幅下降后又开始升高,至48 h为0.87±0.04.结论NF-κB在缺血性ARF中存在动态变化,可能在ARF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及转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脑血管意外患者转归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血管意外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同期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脑血管意外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高于对照组(2.99±1.27mmol/L vs 2.01±0.52mmol/L,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透析龄、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及其控制情况、透析情况、血红蛋白、其它血脂指标、肾功能、钙磷乘积、ECG幅值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组发病距末次透析时间短于脑梗死组,分别为17.7 h和60.0 h。脑出血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88.9%和12.5%,P<0.01)。结论:LDL是尿毒症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可能危险因素,脑出血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  相似文献   
65.
51例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1989年 1月~ 2 0 0 3年 7月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 5 1例 ,经肾活检确诊并定期随访。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9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Ccr每年下降速度 (ΔCcr)≥ 4mL/min为进展组 ,而每年 <4mL/min为非进展组。治疗前临床情况比较用t检验 ,预后危险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随访 2 6 .7± 13.9(12~ 6 5 )月后 ,9例 (17.7% )尿检正常 ,15 .7%蛋白尿较随访开始时明显增加 (包括 2例原单纯血尿 ) ,13.7%出现高血压 ,进展组占 2 1.6 % ,其中终末期肾病 3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早期硬化性肾炎各 1例 ,均已进入血透 )。糖皮质激素、降压治疗能显著改善蛋白尿和肾功能 ,对血尿则无明显作用。血尿、起病时肾功能、肾小球病变与肾功能恶化无相关性 ,而高血压、蛋白尿、肾间质小管病变 (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 )与肾功能恶化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预后并非都良好 ,应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NF-κB DNA结合活性变化及其意义.方法:6例SLE患者,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NF-κB DNA结合活性测定采用凝胶滞留电泳.结果:健康对照组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κB凝胶滞留电泳均为阴性.6例SLE患者中5例阳性,1例阴性.以血清抗dsDNA抗体的滴度为指标,5例显著升高者的NF-κBDNA结合活性也显著升高,1例阴性.NF-κB DNA结合活性与抗dsDNA抗体的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LE的NF-κB 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且与病情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7.
以肺部表现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班狼疮(SLE)首发肺部表现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4年4月4例SLE首发肺部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病人,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29~52岁,从肺部首发症状到出现其它系统症状时间为1周~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订的SLE诊断标准。X线检查示两下肺间质纤维化1例,双侧胸腔积液伴心包积液1例,间质性肺炎1例,狼疮性肺炎1例。肾活检病理为Ⅱ型狼疮性肾炎2例,Ⅲ型1例,Ⅳ型1例。经甲基泼尼松龙及环磷酰胺等治疗,24h尿蛋白定量均较人院时下降50%以上,复查X线胸片示1例间质纤维化无变化,另3例病灶均有吸收。结论: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病例尤其是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主者,必须仔细除外SLE,不能简单地以抗感染治疗处理,需密切随访;必须强调急性狼疮性肺炎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透析前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以PD作为首选肾脏替代治疗的140例终末期肾病阶段(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UA水平的三分位间距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低UA组(<387 μmol/L,n=46)、中UA组(387~519 μmol/L,n=44)和高UA组(≥519 μmol/L,n=50)。比较3组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 μ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0.3%(HR=1.003,95% CI 1.00~1.005,P=0.019)。高UA组较低UA组的全因死亡率高,HR为2.3(95% CI 1.06~5.01,P=0.035),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UA水平与PD患者全因死亡率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控制UA水平有助于延长PD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WP系列体外循环血路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临床应用血液透析用和床旁血液滤过用血路管时的血液净化治疗成功情况及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分别用床旁血液滤过用血路管和血液透析用血路管各治疗10例次,均顺利完成预定时间治疗。所有血路管的外观透明度、光洁度和柔软度均较好。治疗前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内毒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在应用血液透析用血路管治疗中,2例患者出现肌肉抽搐,1例出现透析低血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发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WP系列血路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影响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HD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8-01-01~2008-12-31HD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同期HD患者共811例,死亡237例,死亡患者透始中位年龄岁67(19~87岁),男性占60.8%,中位生存时间9.6月(0.1~96.6月)。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20.3%)、脑血管疾病(16.5%)、感染(24.9%)[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HD患者女性比例(43.7%vs36.7%,P<0.05)、糖尿病肾病的比例(25.0%vs11.1%,P<0.05)、HD前有左室肥厚史的比例(9.6%vs4.7%,P<0.05)、充血性心衰病史的比例(23.3%vs13.4%,P<0.05)较高,体质量指数(BMI)(21.1 kg/m2vs23.6 kg/m2,P<0.05)、eGFR(7.6 ml/min·1.72 m2vs10.0 ml/min·1.72m2,P<0.05)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较低、透析前有充血性心衰史和左室肥厚史是HD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非感染死因患者相比,死于感染的HD患者透始年龄较大(66岁vs62岁,P<0.05)、透析前血白蛋白较低(30.2g/Lvs33.1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始年龄大、透析前低白蛋白是HD患者死于感染的危险因素。33.3%患者于HD开始3月内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38.0%)、心血管疾病(22.8%)、脑血管疾病(11.4%)。HD开始3月内死亡患者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比例(20.6%vs36.2%,P<0.05)、透析前血钙(1.91 mmol/Lvs2.18 mmol/L,P<0.05)、血白蛋白(29.2g/Lvs34.7g/L,P<0.05)、CO2-CP(18.52 mmol/Lvs22.15 mmol/L,P<0.05)、eGFR(7.55 ml/min·1.72m2vs10.29ml/min·1.72m2,P<0.05)均显著较低,HD前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比例(19.4%vs16.3%,P<0.05)、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5~10的比例(25.4%vs13.5%,P<0.05)显著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前低白蛋白血症、eGFR较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史、CCI≥5是HD 3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HD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在HD开始3月内死亡风险较高,尤其是透析前血白蛋白较低、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CCI≥5和开始透析时机较晚的患者。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等并发症、适时开始HD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