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手术前评估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SUI患者32例(SUI组),同时选取3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对照组及SUI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在不同状态下(静息、Valsalva动作)膀胱颈位置、尿道、盆膈裂孔、耻骨内脏肌形态等参数,同时比较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手术(TVT-O)手术前后患者膀胱颈、尿道等解剖结构的变化,以及术后吊带在不同状态下的移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UI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显著性增大,尿道长度显著性缩短,尿道漏斗形成率也显著增高(P<0.05);SUI组手术前后比较,TVT-O术后患者尿道长度在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下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并接近对照组(P>0.05);TVT-O手术后患者尿道旋转角接尿道口漏斗形成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但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可用于女性SUI患者的术前评估、术后疗效评估及TVT-O吊带位置形态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术和传统气管插管法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其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7例行输尿管软镜的肾结石患者资料,其中单肺通气组29例,传统气管插管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间的手术时间、术后30 d结石清除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两组6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的比较上,单肺通气组用时(25±14)min,传统气管插管组用时(36±14)min,单肺通气组较传统气管插管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1)。 结论与传统气管插管法相比,单肺通气术具有等效的结石清除效率,同时其手术用时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监测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技巧.方法 248例共276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超声实时监测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配合钬激光碎石,并在超声引导下寻找残留结石.结果 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并一期碎石取石,一期结石清除率达85.5%(236/276),平均手术时间(78.4±36.5)min(40~198 min),平均出血量(120.5±44.8) ml(80~450 ml).24例患者术后体温超过38℃,经抗生素药物治疗恢复正常.未发生气胸及严重出血而需要输血的病例.结论 术中超声实时动态监测下建立经皮肾通道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性高;术中还可协助寻找残留结石,提高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引起女性顽固性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的原因。方法本组患者78例,年龄23~8548.8±15.6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伴尿痛25例、下腹部或耻骨上区疼痛53例,病程44.5±50.6个月。尿道触诊及按摩,尿液分析及培养;泌尿系超声、IVU;麻醉下尿道膀胱内窥镜检查、膀胱水扩张及黏膜活检。间质性膀胱炎诊断采用NIDDK标准;腺性膀胱炎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尿道腺炎根据尿道按摩前后尿液白细胞变化、尿道有无触痛及尿道镜检进行诊断。结果间质性膀胱炎37例,水扩张后镜下均有丝球状出血,其中合并hunner溃疡2例;尿道腺炎18例,其中尿道腺管开口处可见脓点11例;腺性膀胱炎1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结论对于顽固性的尿频、尿急,伴有尿痛、下腹部或会阴部疼痛,病程较长,而尿常规正常及尿培养阴性者应进行包括尿道、尿液及膀胱尿道内窥镜等详细的系统检查,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获得明确的诊断,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平均年龄42.25(34~49)岁,体检发现左肾积水2例,左腰部不适1例,肉眼血尿1例,均有痛经病史,其中有剖宫产病史3例.泌尿系超声发现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上尿路扩张,肾积水22~54 mm,患侧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提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受损.CT/MRI均提示输尿管肿物:3例位于左侧输尿管下段,其中1例考虑左输尿管下段癌,2例考虑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另1例位于右侧输尿管腹腔段,肿物性质待定.结果 4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3例位于左输尿管下段,1例位于右侧输尿管腹腔段.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引起隐匿性尿路梗阻,确诊依赖于影像学及病理检查,需注意排除输尿管下段梗阻的病变.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解除梗阻、消除症状、保护肾功能,术后注意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6.
湛海伦  周祥福  杨飞  陆敏华  卢杨柏  黄洁夫 《新医学》2011,42(11):708-710,713
目的:总结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处理肾盏结石的技巧.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10年10月行B超引导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78例肾盏结石患者的手术资料,观察穿刺通道位置及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单通道取石58例,双通道15例,三通道5例,并以穿刺肾后组中盏为主,结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为行传统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设立为对照组,其余6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设立为微创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微创组60例患者均一期穿刺成功并顺利碎石,取石成功58例,成功率96.7%(58/60)。术中未出现气胸、结肠损伤等并发症,一次清石率为80.0%(48/60)。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肾切除、伤口尿瘘、液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泌尿系感染者术后出现持续高热,经抗感染治愈。对照组术中出现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膜损伤2例、术后出现高热2例、肠瘘1例,泌尿系感染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瘘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的疗效. 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1月共52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天结石清除率为94.2%(49/5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天.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52/52).长期随访,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至今未发现输尿管狭窄和闭塞. 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临床指标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14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6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明确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受试者操作曲线(ROC)来确定预测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入组患者中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共计10例(14.9%).术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病理分级、术前CT中淋巴结大小作为独立的临床指标与术后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指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分析明确术前TUR病理分级、术前CT中淋巴结大小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378(95%CI 0.194~0.562),0.76 (95%CI 0.569~0.950).结论 术前TUR病理分级以及影像学中淋巴结大小作为独立的预测指标,能为淋巴结转移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分析并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避免其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3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患者,年龄57~78岁,平均67.8岁;狭窄段尿道长度为1.6~3.5cm(平均2.3cm);最大尿流率为4~14ml/s,平均75ml/s;术后出现狭窄的时间为1个月~17年,平均25个月.其中前尿道狭窄6例,后尿道狭窄15例,膀胱颈口处狭窄2例.对于明确的尿道狭窄患者,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予尿道扩张、尿道内冷刀切开、残留前列腺组织切除或瘢痕切除处理.结果 随访3个月~6个月,23例患者中6例前尿道狭窄经定期尿道扩张后症状消失,疗效满意.后尿道狭窄的15例患者,2例采用定期尿道扩张的方法治愈,3例行残留腺体切除后症状逐渐缓解,另外1例因后尿道瘢痕较多,于尿道内行冷刀切开后复发,其余后尿道狭窄患者疗效满意.膀胱颈口处狭窄的2例患者,行膀胱颈口冷刀切开及瘢痕切除后治愈.术后23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9~29 ml/s,平均24.4 ml/s.结论 尿道狭窄是TULI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尿路感染、操作损伤、术后留置尿管过粗、置管时间过长、腺体残留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