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幼儿输尿管结石临床上较少见,近来由于“三聚氰胺奶粉污染”事件,及进行筛查时有所增加;随着微型输尿管镜的发展及输尿管镜技术(Ureteroscopy,URS)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外应用输尿管镜弹道技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较常见;2008年12月我院收治幼儿输尿管中上段结石1例,使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进行腔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行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行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58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的不育病例.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精索内动脉得到保留,仅有伤口轻微隐痛不适,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4日出院.术后无发生睾丸萎缩、无复发,复查精液参数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行保留睾丸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不育病例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明确诊断后,应用腹腔镜技术,离断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恢复输尿管正确通道。结果4例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技术矫正复位。术后30~48个月复查,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形具有与开放性手术同样的效果,并且创伤性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暴露和分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42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8例,柯兴氏综合征8例,嗜铬细胞瘤2例,副神经节瘤2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12例。瘤体平均直径为3.5cm。术中改良Trocar位置,解剖性分离肾上腺的3个层面,并注意术中分离技巧。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62min,术中出血平均45mL,患者术后1~2d恢复进食,并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d。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结论通过改良Trocar位置、解剖性分离肾上腺的3个层面、并注意术中分离技巧有助于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斜卧位经超声引导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肾多发性结石或鹿角型结石患者12例,其中重度肾积水者6例,轻中度肾积水者4例。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患者仰卧于自制体位架并固定,患侧抬高450,腰部向患侧突出,显露腋中线至肩胛下角线。经12肋下超声引导进行穿刺、扩张建立16~18F经皮肾通道,采用输尿管镜行弹道碎石取石术。结果12例碎石取石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43.5±41.2)min,出血量(204.2+45.6)ml,1例术中输血200ml。无术中大出血,无肾盂穿孔、气胸、结肠损伤等并发症,一期结石取净8例(66.7%),其余4例二期MPCNL取净。结论斜卧位经超声引导行MPCNL,患者体位舒适,便于术中麻醉监护;超声引导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有效避免血管及脏器损伤。斜卧位经超声引导行MPCNL安全可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改良一步式经皮肾穿刺造瘘法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因结石或输尿管狭窄所致梗阻性肾积液或积脓、并有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病史的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岁。随机分2组行经皮肾造瘘引流术。一步式组32例,以改良一步式经皮肾造瘘管直接穿刺引流;逐步式组33例,以传统经皮肾筋膜扩张套管进行肾穿刺造瘘。术前2组平均年龄、肾积液厚度、血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步式组与逐步式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9%vs 78.8%)、手术时间(10.2±2.4 vs 25.6±5.7 min)、平均出血量(5.2±2.6 vs 30.3±6.4 ml)、平均穿刺次数(1.1±0.6 vs 2.3±1.2次)、并发症发生率(3.1%vs 9.1%)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步式经皮肾穿刺造瘘法与传统逐步筋膜扩张套管法比较操作简便、出血量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病理分期低估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8例初次TURBt术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男93例,女25例.年龄(63.0±8.6)岁.肿瘤位于侧壁71例,顶前壁23例,三角区和后壁24例;单发75例,多发43例;肿瘤直径0.5 ~4.0 cm,平均2.0 cm,其中≥3.0 cm者39例;高、低年资医师分别手术53和65例.采用2004 WHO/ISUP分级法和2002 UICC TNM分期系统,将初次TU RBt术后病理与二次电切(60例)或手术切除术后(58例)病理结果比较,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分期低估原因.结果 118例初次TURBt病理分级分期为高分级Ta13例,高分级T161例,低分级T144例;二次电切、膀胱部分切除及根治术后病理:Ta8例,T174例,T2 36例,共低估39例(33.1%,P<0.01),其中二次电切组被低估17例,手术切除组被低估22例.初次TURBt时组织形态人为改变63例(53.4%),组织标本中肌层缺失56例(47.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0 cm、位于顶前壁/侧壁是标本中肌层缺失的危险因素,前者OR:3.766,95% CI 1.263~11.225(P=0.017),后者OR:5.951,95% CI 2.186~16.203(P <0.001);而高年资医师是标本中肌层呈现的保护因素,OR:0.274,95%CI0.127~0.593(P=0.001).结论 初次TURBt术病理分期低估主要与电切后标本组织形态改态和肿瘤基底肌层缺失有关,通过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行TURBt术和二次电切可减少初次TU RBt术存在的病理分期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斜卧位与侧卧位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肾和(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2例,随机分成2组,斜卧位组32例,侧卧位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监测记录经皮肾工作通道数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中患者舒适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斜卧位组与侧卧位组在性别、年龄、结石类型、术前的合并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卧位组手术时间为105±24.6 min,而侧卧位为162±40.8 min,P<0.05.术中出血量斜卧位组为106±35ml,而侧卧位为150±45 ml,P<0.05.斜卧位组的结石清除率(95.6%)高于侧卧位组(9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患者舒适度斜卧位组明显优于侧卧位组.结论 斜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患者术中舒适度等方面优于侧卧位,是可供选择的经皮肾镜取石术体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M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BPH患者夜尿增多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明显夜尿增多症状的BPH患者54例,年龄4068(53.4±12.1)岁。入选标准:前列腺体积≥20 ml,夜尿≥2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6例),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单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试验组26例行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夜尿次数、OABSS总分、QOL评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间夜尿次数、OABSS总分、QOL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受体阻滞剂单用或联合M受体阻滞剂均能改善BPH患者的夜尿增多症状,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用α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20.
金雀异黄酮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切除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金雀异黄酮皮下注射,治疗8w后监测大鼠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检测血清骨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血清磷(P)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去势后的大鼠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降低;采用金雀异黄酮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和金雀异黄酮组血清ALP活性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金雀异黄酮可调节骨代谢,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