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特发性震颤与其临床症状部分相似,早期帕金森病与震颤的鉴别诊断具有挑战性,但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基于病理生理机制研发的新型分子探针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31碘-间碘苄胍心肌显像等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二者。因此,本文总结影像、经颅超声和电生理等相关检查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生鉴别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总结胸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使用国产WH-Y型胃肠吻合器对231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胸内器械吻合.231例患者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纤维胃镜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鳞癌.其中胸中段食管癌51例,下段食管癌180例.病变长度0.512cm.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12食管癌患者2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1例中,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1.30%(3/231),其中死亡1例,为术后4d出现吻合口瘘.余2例为术后10d出现吻合口瘘,均经通畅引流、营养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术后4w发生吻合口狭窄2.16%(3/231),均予以胃镜下球囊扩张后治愈.本组手术平均耗时160min,出血平均为500mL,术后平均住院15d.术后随访207例,1、3、5年生存率为53.1%、27.5%、18.4%.结论:应用器械吻合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93.
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同理心,难以真正学会医患交流及人文关怀.叙事医学作为连接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效媒介应用于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可助力医学生提升共情水平,实践人文关爱,从而全面增强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实效,为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搭建和谐桥梁,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氯化钴(cobalt chloride, CoCl2)诱导的低氧具有神经毒性,可以诱导神经细胞的凋亡和自噬。茶多酚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具有一定的抗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但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参与了多种神经功能的调节,如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抗氧化应激等。为此,我们用CoCl2诱导低氧引起细胞的凋亡与自噬,从mTOR通路探讨EGCG拮抗CoCl2诱导低氧引起细胞凋亡与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CoCl2以及EGCG处理后mTOR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表达,使用ELISA法检测细胞caspase-3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法观察LC-3在胞核内的表达。结果:CoCl2诱导低氧引起了细胞凋亡与自噬,而EGCG通过mTOR通路拮抗了CoCl2诱导低氧引起的细胞凋亡与自噬,阻断mTOR通路则逆转了EGCG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 EGCG通过mTOR通路拮抗了CoCl2诱导的低氧引起的PC12细胞的凋亡与自噬。  相似文献   
95.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OS)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关系。方法:按入组标准选择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62例,出血性脑卒中46例。5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在急性期(14 d)进行Mo CA评分,于发病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采集血液标本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3-硝基酪氨酸(3-NT)及8-异构前列腺素F2a(8-isoPGF2α),比色法检测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结果:发病3个月后神经心理学评分显示认知进一步恶化患者与认知改善患者比较,认知恶化组8-Ohd G、3-NT、8-iso-PGF2α表达高,T-SOD表达低(P0.05);发病3个月后,转化为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与未转化患者比较,转化为VD组8-Ohd G、3-NT、8-iso-PGF2α表达高,T-SOD表达低(P0.01)。结论:氧化应激与脑卒中后痴呆转化有关,有可能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观察临床常用的3种缝合材料对气管端端吻合术后组织反应、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0在南华大学动物实验部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用丝线、涤纶线、人工合成吸收缝线进行气管切开后端端吻合。于术后1,2,4周分别取吻合口处气管,计算出吻合口内径占术前气管内径的百分率,反映气管的通畅程度;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面积比。结果:①肉眼观察显示:术后1,2周3组吻合口愈合没有显著差别,术后4周丝线组、涤纶线组均有缝线残留形成肉芽肿,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缝线基本吸收。②吻合口内径通畅率:术后1周、2周3组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4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高于其他2组(P<0.05)。③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术后1,2周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4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低于其他2组(P<0.05)。④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面积比:术后1,2周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术后4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兔气管切开后行端端吻合术,采用人工合成吸收缝线组织相容性好,炎症反应低,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98.
背景:研究表明气管及支气管吻合材料的选用对吻合口愈合质量可产生不同影响。目的:以3种缝合材料建立兔气管重建模型,分析气管吻合口愈合过程中生物力学特征与气管重塑的关系。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丝线、涤纶线和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建立气管重建模型。结果与结论:①吻合口处气管抗拉强度:术后2周,3组气管在一定外力下于接近吻合口处断裂,缝线本身并未断裂;术后4,8周,吻合气管在远离吻合口部位破裂,均未从吻合口处断裂。②吻合口处气管顶破强度:术后2,4,8周,3组均在气管膜部破裂。③吻合口Ⅰ型胶原蛋白水平:术后2周涤纶线组低于较其他两组(P<0.05),术后4,8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不论使用何种缝线均不影响气管吻合口的稳定性,但不同缝线在不同时期引起的气管狭窄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99.
通过探讨基础仿真模拟技术、高级综合模拟人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分析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通过优化组合各技术手段方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从而建立临床基本技能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0.
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脂蛋白(A)是一个新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较大。 目的:探讨高脂蛋白(A)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设计:病例一对照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对象:选择1999-09/2002-03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4例脑卒中患者。29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组15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135例。脑梗死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者109例,腔隙性脑梗死者50例。并选择来自门诊连续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健康体检组。 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的血浆脂蛋白(A),并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血脂各项正常与否(脂蛋白(A)除外)分成两组,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有无相关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所纳入的294例患者及94例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脂蛋白(A)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组患者脂蛋白(A)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脂蛋白(A)浓度较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组高(P〈0.05);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各项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正常组与血脂异常组脂蛋白(A)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脂蛋白(A)水平接近(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亦显示性别、高血压及血脂各项与脂蛋白(A)血清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高脂蛋白(A)可能是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