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后交叉韧带(PCL)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口螺旋肌腱剥离器剥离半腱肌腱,保留肌腱远侧附着点,在近侧腱肌交界处切断,对折成两股编织,转移到关节镜下重建PCL。隧道内口侧使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股骨隧道外口加强固定。结果手术16例,平均随访23.5个月。Larson评分由术前58分提高到93分,Lysholm评分由术前54分提高到90分,所有患膝术前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阳性,术后仅2例抽屉试验弱阳性,l例Lachman试验弱阳性。结论(1)关节镜下使用双股半腱肌腱转移重建PCL较B-PT-B通过隧道时柔顺通畅。(2)隧道内口可吸收螺钉挤压固定,愈合后内口消失,可避免韧带撞击内口使之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弛。(3)隧道内外口的坚强固定,使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刚强度。  相似文献   
12.
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因素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与老年骨科病人手术后不良结果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住院的427例60岁以上老年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潜在性手术风险因素作为变量,术后死亡及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死亡率为3.7%, 13.3%的住院病人术后出现1种以上的并发症.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肾功能不全及神志状况的异常对术后死亡率有显著影响.心功能Ⅱ级以上、心律失常、ASA评估Ⅲ级以上、术前饮食状况的异常和手术级别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尽管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大部分恢复顺利,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133%)和术后死亡率(3.3%).术前ASA评估Ⅲ级以上、心功能Ⅱ级以上是影响术后结果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6年8月以来采用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椎Helix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5月—2003年6月,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前路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 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椎间隙置入带自体松质骨的环状Helix。以手术后X线片及JOA评分分析疗效。结果29例随访8~24个月,平均l 6.8个月,置入的Helix无移位、脱出,病变椎间隙恢复正常,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9.80分,术后14.72分,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Helix椎间融合器行前路融合术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能早期活动,椎间融合牢固,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5.
蒋力  扶晓明  温超轮 《海南医学》2014,(24):3692-3694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植骨联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脊柱外科需采用手术治疗的6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联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治疗依从性等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7.5%、12.5%和96.8%,均优于对照组的65.6%、28.1%和75.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联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治疗依从性高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70~79岁,平均74.8岁。骨折类型(Evans分型)分为: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9例、V型2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好,假体无松动及下沉,除4例患者自己要求出院外,其他患者出院时均能扶拐下地活动。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中1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受伤前水平,8例患者连续行走2km后觉髋部酸痛不适,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患侧髋关节疼痛,复查x线检查示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减少并发症,提高中龄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70~79岁,平均74.8岁.骨折类型(Evans分型)分为: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2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好,假体无松动及下沉,除4例患者自己要求出院外,其他患者出院时均能扶拐下地活动.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中1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受伤前水平,8例患者连续行走2 km后觉髋部酸痛不适,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患侧髋关节疼痛,复查x线检查示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减少并发症,提高中龄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国人经枕骨髁进行置钉的相关结构行影像解剖学测量,探讨国人行枕骨髁螺钉内固定应用于枕颈固定融合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40例患者在门诊就诊并进行颅颈部三维CT数据,男女比例1:1,CT扫描层厚为1 mm。获得的CT数据行枕骨髁的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重建。测量枕骨髁的长度、宽度、高度,在枕骨髁轴面上测量枕骨髁中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结果轴向平面枕骨髁的平均长度为(21.5±2.2)mm,其范围为16.5~26.1 mm;矢状面枕骨髁的平均长度为21.61±2.1 mm,其范围为17.4~26.5 mm;轴向平面上枕骨髁的平均宽度为(11.07±1.09)mm,其范围为9.1~13.6 mm;矢状面上枕骨髁的平均高度为(10.15±1.50)mm,其范围为7~13.9 mm;冠状面上枕骨髁的平均高度为(9.8±1.0)mm,其范围为7.7~11.9 mm;轴向平面上枕骨髁中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平均为(32.53±3.88)°,其范围为24.3~42.6°。结论国人枕骨髁解剖学特征具备植入螺钉条件,可以轻松容纳直径为3.5 mm的螺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锁骨钩钢板及韧带修复治疗Post 3~6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 2型锁骨远端骨折共5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X线片评估复位率达10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无一例发生脱位和骨折,按ChenW J疗效评价标准,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14%。结论锁骨钩钢板是近年来治疗急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椎椎弓根进钉参数与棘突的三维关系,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器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 20例健康成人颈椎CT重建模型导入UG imageware 13.2,以70%、80%、90%边界深度为研究基础,测量椎弓根通道进钉螺钉半径、外偏角、通道长度(L)、通道与矢状面、水平面的角度;进钉轴与冠状面的交点与椎弓根的角度。B、C点到参考平面、棘突的距离。 结果 (1)C3~7椎弓根通道内切圆半径在2.79~3.89 mm之间。(2)通道长度、外偏角随着边界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C3~7的Ac最大值出现在70%边界深度。(4)B点到正中矢状面、冠状面的距离都随着边界深度增加而增大。(5)B点、C点棘突末端的距离随着边界深度增加而增大。 结论 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参数与棘突的三维关系,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